台灣上周誕生了兩個女蛙人,以前男人獨占的事,女人幾乎也全做到了。如果妳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想做一些比較奇怪的事,你是他們的助力還是阻力?
景美職校老師張永雄有個碩士女兒在紐約「流浪」,情願待業沒飯吃,也要排隊等報社錄用她當戰地記者。
小孩是畢生牽掛
「她對軍事很著迷,簡直像男孩子。」張永雄擔心了一整年,知道女兒絕對不會跟現實妥協,「擔心是一定會的,女兒住的大樓昨天停電,兩天只吃一個漢堡,……但我會等待。」女蛙人的誕生當然帶給他震撼,令父親想起女兒,會不會也加入戰鬥行列上前線?
孩子呱呱落地來到人間,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大人不能抹煞他們海闊天空的思考與未來,作家劉墉說,以前的家庭倫理是,大人講話,輪不到小孩插嘴,一邊站著去,「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長輩一句老祖宗的古訓就叫小孩把整個意見縮回去:「但是時代變化太快,碰到科技新資訊,我們滿頭大汗的時候,小鬼頭卻撥弄幾個鍵盤就搞定了。」
每個小朋友幾乎都這麼厲害,在這樣的趨勢下,還能拿權威綁住下一代的嗎?
別用教條阻礙創意
劉墉說,天下父母心,小孩的畢生牽掛是古今中外一定有的,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的他當然也不例外,多少個夜晚,他偷看女兒已熟睡的臉,多少個白日,拿起電話來問一問遠方的兒子,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上個月還提醒女兒,把求救電話輸進手機裡,一定用得著……,一個父親的癡傻,他全經歷過。
如今,新的時代帶來新的啟示,他已給彼此留了足夠的空間,唯有如此,才能打開孩子的知識與見識。
長大後受用不盡
「小時候媽媽管我很嚴,總是一再叮嚀,別到處亂跑,千萬要小心,外面危險呀。」但趁媽媽睡午覺,他拔腿就去採野薑花,有一次掉進河裡,差點淹死,再接再勵的,又為了嘗百草而差點被不知名的野花毒死,「如今,我畫野薑花畫得特別生動,就是因為我曾經掉進河裡,在河裡觀賞過花的另一種生動姿態。」
劉墉說,如果過度保護,總在家裡把電視機聲音關到最小,兩老傻傻的只能讀螢幕上的「唇語」,那孩子離家住到宿舍以後,誰來為他們控制電視音量?來到社會,更有誰會替他留意無處不潛伏的危機?
「說來,當我兒子也挺可憐的。」別家小孩成群結隊玩翻天,劉軒卻要關在家裡搖頭晃腦背「岳陽樓記」,還好,高中畢業後送他到曼哈頓去冒險,這一步,開啟了不同的視野:「年輕人己活在全球的聯繫中,怎能把孩子圈在小小的世界?」
有一次,紐約下大雪,妻子不安的催著他去接兒子,「別去,就讓他自己走路回來。」唯有經歷這樣下大雪的晚上,才能體驗、成長、反思。劉墉說,女蛙人必來自開放的家庭,父母給予的空間,讓孩子獨立思考,長大後受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