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選舉結束,因結果不合預期、落差太大,有人可能會出現憤怒、沮喪、悲傷等情緒,若這些負面情緒,無法適當緩解,就可能引發選後憂鬱症,導致生活機能受影響。
憂鬱症不是特定個性者的專利,臨床經驗發現,平日工作熱心、參與積極的人,同樣有得病的可能。因為在激烈選舉的過程中,如果過分投入自己,隨著選情的白熱化,情緒越來越亢奮,不知不覺中容易失去了自我。
如果難以接受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敗選的事實,使自己情緒失控,且無法在一定時間恢復正常,受到難以言喻的衝擊,終日感受到憂慮與焦躁情緒的影響,使得生活作息與生活功能失常,這就是所謂的選後憂鬱症。
為了避免憂鬱症上身,建議最好的方法是:如果選舉結果對自己衝擊過大,應想辦法舒緩自己鬱結的情緒,最好的方法是接受事實。
其次,如果自己平時抗壓性比較低,情緒也比較激動或敏感者,若選後低潮負面的情緒,持續二到三周沒有好轉,情緒仍然起伏不定,就必須找尋專業資源,迅速就醫。
第三,不要整天盯著電視,而是多到戶外郊遊或運動,也可找可信任的朋友專業的人員,說出自己的感受。
最後是自我激勵,暫時跳開選舉的相關報導與事物,想清楚選舉只是一時的,親情友情卻是長久。經歷選舉激情過後,做好情緒管理,身心保持健康比較重要。
黃有志(高雄市/高師大通識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