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白色上衣、灰藍長裙,每次在公益活動場合出現、臉上總是掛著溫暖笑容的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二十年來對台灣社會救助體系的付出,一如身上的修女服般,從來沒有改變過,她說,社會公益不只是天主賦予教徒的使命,更是一輩子永不改變的堅定信仰。(記者邱麗玥攝)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天主教家庭,且又就讀天主教學校,常有人問湯靜蓮修女,是不是因為成長背景而萌生當修女的念頭,她笑著說,自己從小就像一般小孩一樣喜歡玩耍,也對世界充滿好奇,到成人懂事才對信仰有了深刻的體會。
「相較於好友從國中起就因為家計而休學工作,自己能夠一直安心讀書,真的很幸運!」湯靜蓮修女說,或許就是這份感恩的心,而產生「要積極幫助別人」的想法。當時還在新加坡就讀高中的她,跑去當地社會局毛遂自薦要當義工,沒想到因此接觸到善牧修女會興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在那裡,見到許多和她的年紀相近、卻從小就被賣到外地當雛妓或幫傭的可憐少女,「她們年紀和我差不多,但臉上卻看不到應有的笑容」,聽完這些女孩的悲慘故事,當時湯靜蓮既震驚又難過,下定決心要助她們一臂之力。
十九歲的湯靜蓮在說服家人後,如願成為修女,不過,儘管內心充滿熱情,才發現原來「助人」沒有想像中簡單,很多被輔導的女孩由於家庭背景不一樣,因此個性也大不相同,甚至有些人還會刻意唱反調,讓湯靜蓮修女略感挫折,但還好有信仰的力量支持。
為更貼近馬來西亞華人孩子的內心世界,突破語言障礙,她來到台灣學習中文,「當初只想來這裡學半年,沒想到一待就是二十年」,湯靜蓮修女說,在台灣期間,她到德蓮少女之家參觀,獲知台灣也需要青少年輔導人員,一回到馬來西亞,她寫信向善牧修會羅馬總會表明要到台灣創立善牧修會的意願,盼讓愛的種子在這塊土地上發芽。
在這樣理念下,獨自飄揚過海從馬來西亞來台的湯靜蓮修女,從零開始耕耘,馬不停蹄地和修會義工穿縮在東部原住民部落及各鄉鎮間,多年來救出受到家庭暴力或差點被賣為雛妓的年輕少女,「每個少女都是無價的生命個體,不能因為不幸的遭遇就此毀了一生。只要有機會多救一個孩子,我就永遠不會放棄希望!」走過二十個年頭,湯靜蓮修女有感而發表示,自己能一路堅持到現在,有賴許許多多台灣民眾的愛心,台灣不只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也是她生命中「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