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巧爾
吃與睡,是人生活的基本需求。古人說「民以食為天」,台灣諺語也講「吃飯皇帝大」。那睡眠呢?現代社會聽聞不少人因睡眠障礙的困擾要看醫生,其實睡眠的重要絕不亞於吃飯,而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睡眠的型態也不太一樣。
年少時,從不曾煩惱吃飯、睡覺會有什麼問題,當學生時也鮮少熬夜,睡覺時間到了,一上床就睡著了。婚後撫育幼兒階段,半夜常得因小孩哭鬧起床查看,確認是否需要換尿布或餵牛奶,經常一夜睡眠中斷數次,次日上班自然精神不濟;那時最大的奢望,就是下班後能不被干擾地飽睡一頓。直到孩子慢慢大了,睡眠才漸漸恢復正常。
年過半百後,開始出現睡不好的現象,幾次半夜起床上廁所,之後就難以再入睡。躺在床上一個多小時後,終於迷迷糊糊地入睡了,但清晨五六點又要起床準備上班,感覺好像一整夜沒睡,精神很差。
睡不好的原因,除了年齡之外,可能與工作壓力、生活瑣事的影響都有關吧!總之,睡不好影響生活品質及做事效率,此時方知,生活作息正常,便是健康幸福的人生。
退休後,卸下工作重擔,生活步調放慢,也經常步行運動,睡眠品質改善許多,縱使半夜起來上廁所後也極易入睡,一夜好眠。睡飽起床,自然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不必午休補眠,整天一樣精神充沛,就連眼睛的飛蚊症也改善了許多。身體、心情都變好,維他命也不用怎麼吃了。
科學研究證實,睡覺的時間與白天的表現及心情相關。最新研究發現,除了工作表現以外,「早睡與否」也與人們是否憂鬱有關,早睡早起一小時,即能減少憂鬱的機率達百分之二十三。
所以,好好睡覺真的很重要。良好的睡眠能養身、養心、護腦防失智,更勝吃補,好好睡覺,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