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臘八粥的智慧 揭開釋迦牟尼佛覺醒的奧祕

星雲大師 |2022.01.06
1392觀看次
字級

文╱星雲大師

農曆12月8日是佛陀成道日。在這一天,寺院都要舉行紀念法會,稱為成道會、臘八會,並以「臘八粥」供佛饗眾。

佛陀成道日為何要供養臘八粥呢?其緣由要追溯到佛陀成道之前的悉達多太子,曾在苦行林苦修6年,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願心。漸漸地太子覺悟到:世間的人追逐物欲,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過分享樂固然不易達到解脫大道,如果執著於苦行,徒使身心受苦,形同枯木死灰,也不能證悟菩提,最好是捨棄苦樂二邊,過著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才能進趨解脫大道。

太子有了這番體悟,了解苦行的不究竟,即刻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但因太子的形體瘦弱,竟疲乏無力的倒在尼連禪河邊,過了一會,太子手攀岸上垂下的樹枝方站起來,走不了幾步,又癱倒在岸上。

這時,河邊有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牧羊女,在河畔的草原上放牧,他忽然看到一位瘦弱的青年沙門橫臥在河岸旁,好像毫無氣力似的,他立時生起同情心,手捧乳汁前來供養太子。

太子接受牧羊女的一杯乳汁,其中的美味實在無法譬喻。飲後,五體通暢,漸漸的恢復了氣力。於是涉河過岸,走到伽耶山的一棵繁茂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終於在12月8日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成就正等正覺。

繪圖╱溏湘

由於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徒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12月8日當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此風氣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也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於該日以「諸果品、五穀煮粥」供佛,稱為五味粥、臘八粥或佛粥。

寺院以此粥供佛後,多饗之信徒,或分送至檀那家,佛教徒在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慣逐漸廣傳至民間,到了宋代,已成為我國民間習俗。臘八也由佛陀的成道節日轉化為綜合節日,臘八粥自然也成為節慶食品了。

到了清代,喝臘八粥更為盛行,據《燕京歲時記》載,明清之際,每逢臘月初七晚上,就在坤寧宮支起能盛百十來斤米料果品的大鍋,通宵熬煮,香氣瀰漫,令人垂涎。又雍正時,每逢臘八節,在雍和宮內設大鍋煮臘八粥,並請喇嘛誦經祈福,再把臘八粥分贈給王宮大臣品嘗。民間也爭相仿效,闔家聚食,饋送親里。

現今寺院大都遵循往例,取新鮮穀、果,如花生、百果、紅棗、栗子、香菇等混合熬製,大量供應信徒取食。因此,在佛陀成道日,一般的民眾也會到寺院禮佛上香,吃臘八粥,祈求平安吉祥。

可見佛教藉此饒富興味的吃粥方式來紀念佛陀成道的事蹟,不僅聯絡了寺院與信徒間的道情,接引了不少信徒,更影響了民間的傳統風俗,使節令慶典增添活潑熱鬧的氣氛,為民間節日蘊涵了佛教平等慈愛的崇高精神。



●星雲大師對臘八粥的新解

臘八粥與人間佛教很契合,因為吃是人生重要的事。


1. 有溫暖的意思。臘月初八,天氣寒冷,吃了臘八粥,身體立刻就能暖和。

2. 有和諧的意思。好比過去孫中山先生提倡的「五族共和」,臘八粥也是很多食材融和在一起,才成為一碗粥的。統一必須以和平、共融、和諧為基礎。所謂和諧,不是要求人人都一個模樣,例如眼睛管看,耳朵管聽,口說話,手做事,腳走路,分工就是合作,就能和諧。

3. 有圓滿的意思。做臘八粥,取材方便;「以粥代茶」,解渴除飢;生病吃粥,有益健康;成本不貴,可以結緣;色香味俱全,吃了會歡喜;非大魚大肉,表示生活淡泊、節省。甚至臘八粥也象徵人類通力合作,有圓滿、供養的意義。



●佛經中說粥有十利

在《摩訶僧祇律》裡,說到:

「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隨時以粥施,

    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

    宿食風除飢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

    欲生人天常受樂,應當以粥施眾僧。」



食粥的十種利益是:

(一) 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二) 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三) 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

(四) 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

(五) 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六) 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七) 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 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九) 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

(十) 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古時善男信女在臘八前一晚,捻豆做粥,每捻一豆念佛一聲,曰「結緣豆」。因此畫家王弘力題詩曰:「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捨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念佛聲聲結善緣。」應和了大師對吃臘八粥的意義闡述。 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