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要相信政客說的話,他們的話要不是模稜兩可,要嘛就是根本讓人聽不懂。最近,英國智庫「政策研究中心」匯編的二○○八年Lexicon辭典收錄了一百多條「官話」,以幫助民眾了解大臣與國會議員如何打高空。
根據這部辭典,「賦予人民權力」真正的意思,是「確保民眾依照政府的希望行事」。「快速通過法案」是指「不讓國會有充足的時間考慮新法案」,「指導民眾」,則可解釋為「進行政府干預」。
這本辭典的序言寫道:「政治人物操縱語言,經常是為了創造一種行動與目的迷思,來藉此証明他們存在是有理的。」政治官話,其實就像是喬治‧奧韋爾在他一九四六年的評論一樣:「政治語言包含大量的委婉說法,如此才能竊取議題影響民眾。」
辭典舉例,比如被托給政府照顧的兒童現在被官方稱為「托護兒童」,但由於政府自大的態度與不甚完善的措施,被托護的兒童,實際上應該定義為「比別的孩子更可能迷失、犯罪、失業,成為文盲和囚犯。」像是「對話」一辭,本意味政治人物與公眾的討論,但現在只意味「採取感人、和諧但浪費資源、昂貴的行動,來掩蓋政治家政策和想法缺失的詞語。」
此外,當政治人物開始「慶賀」時,人們恐怕得注意,因為這代表政府正用納稅人的錢來做宣傳。比如英國外交部長曾在給學校頒獎時說:「學校成績提高、教師又盡責,真讓人『慶賀』。」但拿民眾的錢做本來就該做的事,真的值得「慶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