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與非洲政治關係一向緊密,經貿關係近年又迅速發展。對此,中非雙方均感到高興和鼓舞,但西方有些人卻感到不安和惶恐,不但加強與非洲的聯繫,並開始加深在非洲的戰略布局,以便與中國抗衡。
非洲一直被歐洲視為「後院」,目前歐盟是非洲最大貿易夥伴,美國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兩者仍是非洲能源的最大主顧。但近年來,中非貿易高速增長,二○○六年雙方貿易額已達五百五十五億美元(約台幣一兆七千億),一躍而成為非洲第三大貿易國。這使一些西方人士感到擔心,認為中國在搶占西方地盤。
為了對抗中國,除了積極開展集體外交,也加大了對非援助力度。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沙柯吉去年先後訪問非洲;美國也計畫對非援助在二○一○年增加到每年九十億美元;在今年六月召開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西方大國還聯合起來承諾加大援非力度。
此外,西方一方面憑借自身實力給予中國壓力,也不斷指控中國在搞「新殖民主義」。他們認為,中國多以廉價商品搶占市場,而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援助,只鼓勵暴政和腐敗。他們還表示,中國的貸款將使非洲國家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
西方國家更進一步的戰略方式,則是開始為中國營造假想敵,強調中國和印度、巴西等國,在非洲可能發生貿易衝突,甚至直言中、印「兩大新興經濟國對非洲的野心,可能導致相互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