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二十歲女大學生,自初經起飽受經痛之苦,最近還痛到無法起床。到台中榮民總醫院婦產科就診,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開刀後才改善。醫師強調,此症發生率約百分之五至十,治療後復發機會高,還會造成不孕,可借助人工生殖技術。
婦產科醫師林宗毅說,患者未婚,也沒有性經驗,經問診、超音波、抽血檢查後,確認是子宮內膜異位合併巧克力囊腫,開刀取下囊腫後,仍在門診追蹤。
另一名二十六歲已婚婦人「珍珍」,六年前因劇烈經痛掛急診,醫師檢查出子宮內膜異位合併巧克力囊腫,但囊腫已破裂引發腹膜炎。緊急開刀後,因內膜組織擴散,怕引起沾粘,先使用假性停經針劑,後又服用口服避孕藥來控制病情,讓她飽受痛苦。
珍珍結婚後積極計畫生育,但一直無法如願,台中榮總生殖醫學科主任陳明哲評估,在疾病、開刀雙重影響,她的卵巢基礎功能不佳,只好打排卵針,再透過卵胞漿單一精蟲注入術,植入後成功受孕,費盡辛苦才當成媽媽。
醫師強調,子宮內膜異位原因不明,內膜細胞原本在子宮腔內,可能隨經血逆流而出,沾粘在卵巢、骨盆腔或其他部位,每逢經期就會引起疼痛、暈眩等症狀,文獻上曾記載,子宮內膜相當罕見地跑到氣管、鼻腔,每逢經期就會咳血、流鼻血。
林宗毅說,育齡期婦女百分之五至十患有此症,不孕症婦女中,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五是此症所引起;女性如果常感到經痛,而且愈來愈嚴重,最好找婦產科醫師檢查,已婚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若超過三十五歲或計畫生育超過六至十二月,仍無法自然受孕,最好借助人工生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