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從2022年元旦起,分階段開始實施蔬果裸賣規定。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台灣,無論傳統市場或超市,到處可見塑膠袋、塑膠膜或塑膠盒裝的蔬果,只有部分供應商力行減塑,近年開始嘗試沒有包裝的「裸賣」。現在,世界第1個立法限制單次用塑膠製品的法國,開始實施蔬果裸賣規定──從2022年元旦起,第1批裸賣清單上的30種蔬果,若1.5公斤以下,禁止商家以塑膠材質包裝,「把蔬果從塑膠牢籠放出來」。
這是法國政府全面減廢減塑計畫的一環,蔬果按其嬌弱易損程度大致分4階段實施裸賣,列在第1批清單上的包括馬鈴薯、韭蔥、花椰菜、甘藍菜、大黃瓜、茄子、蘋果、奇異果、鳳梨、芒果、柳橙等。
每年減逾10億件塑膠包裝
第2批是2023年6月底入列的桃子、四季豆等,第3批是2024年底的蘆筍、櫻桃等。最終目標是希望2026年6月底之前,供應商能想出辦法,讓草莓、覆盆子等莓果,都能在零售商送到消費者手上之間,完全沒有塑膠包裝。至於重量超過1.5公斤或已切片的蔬果,現階段尚不受此禁令限制。
法國政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37%的蔬果是包裝後販賣,每年消耗的塑膠包裝高達220萬立方公噸,而回收比率僅27%。法國政府估計,上述禁令將每年減少10億件以上塑膠包裝。
但以小家庭或單身者為例,因單一種類蔬果不常買到1.5公斤以上,未來多數人可能須忍受買來的蔬果已經他人碰觸。法國專業包裝業者認為,現行的水果包裝是針對各種蔬果分別研發而成,既保護蔬果本身,也方便物流及運送,其首要之務是防腐,也就是對抗食物浪費。在此情形下,塑膠包裝是目前價格低廉且效果佳的解決辦法。
而在上述禁令實施後,消費者用來取代塑膠的其他容器,或許是無法回收再利用的材質,其實可能對環境造成更大衝擊。
部分環保人士則對此禁令感到雀躍,甚至稱「讓蔬果從牢籠裡放出來」,至於少了包裝,蔬果究竟是會更便宜還是更貴?目前還不清楚。2018年起在巴黎開設零廢物雜貨店Kilogramme的老闆何柏梅爾(Herbomel)說,未來蔬果可能更便宜,但零售業員工或許需要更常為蔬果表皮殺菌,商店管理也需更有條理和規畫。
法國是世界第1個立法限制單次用塑膠製品的國家,2021年已禁塑膠吸管、杯盤及保麗龍外帶餐盒。西班牙已跟進法國的辦法,草擬1.5公斤以下蔬果裸賣計畫,預定2023年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