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若是有種人造發聲器,可以讓我們讓我們用語音的方式,邊思考邊大聲說出心裡想的話,這是否能有助於為無法講話的人,創造出新的溝通方法?
圖/Victoria Roberts
文/高詩豪
想像一下,若是有種人造發聲器,可以讓我們讓我們用語音的方式,邊思考邊大聲說出心裡想的話,這是否能有助於為無法講話的人,創造出新的溝通方法?
提到能發出最多元語音的動物,鳥類應該是榜上有名。雖說人類的發音似乎不能和鳥類的歌聲相提並論,但兩者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它們都是後天學習而來的複雜行為,於是很快地,科學家把腦筋動到牠們身上。
研究團隊一方面把電極置入「雄性」班胸草雀的腦中,監測腦部控制歌唱的肌肉區域(電位)活動;另一方面,設計出數學方程式模擬鳥類唱歌時,發聲器官(也就是聲帶)產生的變化;同時並探討如何把(腦)神經活動轉換成鳥類歌聲的方法。
或許有同學會提問,為何一定要用雄鳥來做測試?因為在自然界中,大多數是由雄性主動求偶,雄草雀會透過模仿父親,及其他的成年雄鳥來學習唱歌。
日前市面上最先進的溝通輔助器材,能讓使用者以每分鐘20個單字的速度產生文字。若是此裝置研發成功,那不僅能把人的大腦訊號轉換成聲音,也能讓使用者僅憑藉著發出聲音,就能表達出任何單字,讓他們能隨心所欲地與人溝通。此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