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長方章。二字印。
邊款釋文:「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苦鐵句。丙子正月廿一日,俊光刊並記。」
這是取材戰國時期之齊國「發弩」封泥,而製成的閒章,蘊含著漢民族的文明。
「發弩」為軍情傳遞。「弩」是周朝射擊用的兵器,由弓箭改造,須要用腳力撐開弩弦,屬於遠射程兵器。秦以後人們開始改進為「齊發弩」,一次發射數箭。三國時諸葛亮運用機械原理製成「連發弩」,箭用鐵造,長度有八寸,一弩可裝十矢(箭),能一一連續發射,是現代衝鋒槍的鼻祖。
雖然說是兵器研發與改良,其背後卻是兩件文明大事,一件是黃河流域與淮夷的文明結合,此是到了商朝才完成,之後才有周朝八百年文明。另一件是黃河流域與楚地民族的結合,經由秦的統一,到了漢朝才有四百年的文明。
所謂「封泥」,是防私拆的簡牘 (機密文件),覆以黏土蓋上印章的封檢。後來因紙張代替簡牘,封泥也隨之消失。由於風貌古樸,在篆刻盛行的遜清,廣為印人取法。
此印章法承接封泥拙趣,邊欄殘損斑駁,字體結構雖方整,但線條刻意不全,以鈍刀刻製,使全印呈現蒼古樸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