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螢火蟲復育 台大野放幼蟲

曾博群 |2021.12.22
1690觀看次
字級
台大校長管中閔於校內農場水圳旁野放黃緣螢幼蟲,盼明年春天的夜晚臺大校園能見到螢火蟲閃閃飛舞的景觀。圖/台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台大校長管中閔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副園長朱孝芬等人,今日共同於台大農場作物標本園的水圳中野放動物園所捐贈的螢火蟲幼蟲,期盼明年四月春天的夜晚,能在校園內見到一閃一亮的螢火蟲漫天飛舞。台大校園生態豐富,是台北市內難得的都市綠洲,現正積極進行水生螢火蟲的復育工作。

螢火蟲復育基地在台大農場作物標本園內,目前已經建構出乾淨、親水的自然環境,並已先於今年八月時,野放田螺做為黃緣螢幼蟲食物來源,再經過將近四個月的生態圈營造及維護管理,現在正是野放黃緣螢幼蟲的成熟時刻。

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隨著都市化程度愈來愈高,市區已難見到螢火蟲,感謝校友們熱心捐贈復育經費,以及台北市立動物園慷慨捐贈 1200 隻黃緣螢幼蟲,加上校內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一起為生態環境永續齊盡心力。

管中閔指出,環境永續已是人類的普世價值,生物多樣性則是實現環境永續重要的一環。期盼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台大校園內未來除了有大家熟知的領角鴞、黑冠麻鷺、鳳頭蒼鷹、五色鳥與赤腹松鼠外,還能在台大農場朦朧的田野上,見到無數隻螢火蟲一閃一閃放光芒,創造出不一樣的景觀。

台北市立動物園副園長朱孝芬表示,動物園很幸運地座落在仍有螢火蟲分布的淺山地區,昆蟲館飼養和繁殖螢火蟲轉眼已經超過20年,族群相當穩定。黃緣螢在野外一年可以繁殖2代,在圈養環境下甚至可以繁殖到3代。希望透過黃緣螢幼蟲野放的活動,能喚起莘莘學子對校園生態環境的重視,深化綠色基盤與一般公共空間的連結,共同打造與自然相融合的生態城市。

台大農場的螢火蟲復育工作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是由校內的昆蟲系、園藝系及農場專家們共同努力,打造乾淨、親水的自然環境,做為黃緣螢幼蟲的合宜棲地;第二步為野放田螺,形成食物鏈,建構螢火蟲的食物來源;第三步於今日野放螢火蟲幼蟲,期待2022年4月春季來臨時,能見到如繁星閃亮的的螢火蟲飛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