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謙祺
文/李謙祺
紛紛擾擾的二○二一已來到歲末,跌跌撞撞走過全球新冠病毒的肆虐,經歷了缺水、缺電、缺疫苗等天災人禍的窘境,幸賴全體國人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坦然面對各種挑戰,如今疫情趨緩,我們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
我的故鄉在嘉南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落,位於麻豆、佳里之間,村中有座廟全台唯一主祀趙子龍的廟祠,村名就叫「子龍廟」,廟名是「永昌宮」,是村民的信仰活動中心;村北有座「修善堂」小祠,供奉什姓公、福德正神。修善堂前有兩棵老榕樹,是政府列管的老樹,由一根甚粗的氣根連結成一體,村人稱之為夫妻樹,其樹冠幅寬闊,綠蓋如傘,是村民農餘休憩的好地方。
我退休回歸田園後,展開全新的鄉居生活,每天黃昏出門散步,隨著春夏秋冬不同的日照調整時間,大約下午四時之後,金色的陽光拉長我的身影,孤獨老人黃昏的漫步,便成了村中原野的一景。
通常我散步的路線,會從永昌宮廟後的嘉南大圳,依麻豆大排的流向,靠左邊圳堤北行,經水門頭轉中圳溝堤,來到「修善堂」小祠稍作歇腳,當我走在圳堤上,遠眺平原的景觀,總會浮現許多童年的記憶。親近佛法後,我把故鄉視為娑婆的極樂世界。
從修善堂再出發,便開始走進田野,這廣袤的平原,四時都有不同的農作物景觀,春天的胡蘿蔔、甘藷、高麗菜;夏天的玉米、番茄,秋天的稻米、馬鈴薯;冬天的苦瓜、甘蔗、大蔥蒜,近年來甘蔗大減,其他應景作物激增。
這陣子散步所見,好幾處黑芝麻正在採收,一綑一綑芝麻豎立田中曝晒,呈現一片富庶歡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