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樂》 約翰‧凱奇

魚簡 |2007.12.19
783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一二年生於美國的約翰.凱奇,是二十世紀著名的音樂家,同時也是哲學家和作家。他在音樂發展史中占一席位,主要因為其獨特的見解與創造力,幾乎是先鋒藝術領域的領袖。在自由開放的國家,約翰‧凱奇主張音樂本身應該是沒有任何目的的,作曲家在創作之前必須摒棄對音樂音響音效的控制,視音樂為獨立的沒有任何牽絆的自在個體。他把這一項領悟加以實踐,達到了很大的突破。

早年曾拜師於亨利‧考維爾、阿道夫‧維斯和勳伯格,令約翰‧凱奇獲益良多,開啟了他創造音樂之門。四○年代後期,接受了東方佛教禪宗思想後,更深一層地思考本身的音樂創作,他開始探索偶然音樂的創作方式,並將其發揚光大。一九五一年發表的《變化的音樂》,就是偶然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中無論是音調高低、音符長短等元素,都是由拋擲硬幣來確定,完全以偶然的手法創作。

約翰‧凱奇一再推敲「空」的境界,促使他在一九五二年發表了最驚世之作《4分33秒》。他在著名的「關於一無所有」的演講中,曾經反復強調 :「我無話可說但我正說著」的境界,通過這部作品讓他在舞台上實現了對「空」與音樂相互結合的詮釋。

這部作品的演繹,並沒有任何的音符,在音樂史上第一次以無聲挑戰演奏廳。凱奇希望憑藉無聲的概念達到一無所有的狀態,自然地擁抱空氣中最純粹的聲音。當然,這第一次的創新在觀眾之間引起的騷動,也成為《4分33秒》這部作品的一部分。

在傳統的古典音樂觀念之下,約翰‧凱奇的舉止行為無疑是激進而前衛的。六○年代他開始嘗試把生活原封不動地搬進本身的藝術創作之中。表演者坐在椅子上打字、喝水等生活上很普通的動作,都可以促使他構成一部作品。事實上,在這樣的表演之中,音樂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肢體表演為主的行為藝術。約翰 ‧凱奇在某程度上開創了藝術的新時代,可是卻打破了音樂的傳統,甚至可說毀滅了音樂的本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