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從空、假、中三觀的角度,說明五蓋的情形。從「破蓋入空觀」的角度而言:呵去五利使蓋後,證入須陀洹果。從初果羅漢的境界,執著真諦為「貪」,捨去思念為「瞋」,思惑尚未斷盡為「睡」,失去正念為「掉」,非證入無學位(羅漢)名「疑」。故知五蓋障礙見真諦理,是通達三果羅漢的。能夠去除五利使的五蓋,才是無學的四果羅漢。
從「破蓋入假觀」的角度而言:依空見生起煩惱(蓋),障礙證入假觀菩薩的俗諦理。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沉迷空相,以為見空就證得涅槃。譬如貧窮的人,獲得極少的東西,便覺得滿足了,不會想要再追求更多好的東西。想要擁有此空的心念,是名「貪蓋」;憎厭生死,故捨離此心,不作觀照,即「瞋蓋」;沉迷於無為空寂之中,不肯回到世俗修持假觀,乃至不識知五蓋之微細相,名「睡蓋」;於空的境界中,仍然能意亂眾生,名「掉悔蓋」;假觀的觀照智慧,無法清楚明白,名「疑蓋」。這些煩惱蓋不棄除,道種智或俗諦三昧,終不能現前;假使這些煩惱蓋去除,假觀菩薩的法眼智慧,就能明朗。
從「破蓋入中道觀」的角度來說:依中道觀生起煩惱蓋,障礙證入中道。為什麼呢?若菩薩貪求佛法,沒有厭足心,名「愛著法」;因此,順此生愛著心,名「貪蓋」。不喜歡二乘,是名「瞋蓋」。未入中道,尚有無明在,沒有智慧的清明,即「睡蓋」。菩薩的三業雖沒有過失,與佛比較,還是有缺失的,名「掉悔蓋」。初心菩薩住中道正觀,一切義理雖能通達成就,但不及後心的境界、智慧,是名「疑蓋」。此五蓋不除,終不能與實相相應;若此五蓋棄除,就能顯發真理,開佛知見。
此五蓋內容,並非凡夫才有,每一地菩薩都有,唯佛能究竟去除。以上五蓋,是從一般可以思議的角度,障礙修習禪定來說的;若從不可思議的方面而言,此五蓋,也可以透過觀空、觀假、觀中的理念來闡釋。(棄五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