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版昨天的讀者投書,以內需產業嚴冬的角度來看亞力山大停業,筆者認為,這是從上到下的觀點,若是從下到上來看,這個事件暴露了三個問題:
一、不論是從過去的一氧化碳中毒,到近日的無預警停業,負責人面對社會時,僅輕描淡寫的道歉,甚至雙手一攤說無能為力,明顯欠缺面對與解決問題的誠意。
二、經營者缺乏危機意識。企業問題爆發以前,應可由財務報表,甚至日常細節發現端倪,該企業搶搭中國投資熱,資金調度難免左支右絀,卻以「拓展分店」與「促銷方案」吸引資金,挖東牆補西牆地解決資金問題,忽略企業經營重要的穩紮穩打。
三、經營者明知資金周轉不靈,財務出現缺口,卻還藉著「特惠促銷方案」的方式加收會員,不但使得員工由被害者轉為加害者,更增加大眾遭波及的風險。
企業經營都會有風險問題,這也是經營者「社會責任」的問題。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曾說:「將公司經營好,是社會責任的問題,因為每個員工的背後,都有妻兒子女待養。」從亞力山大無預警停業及經營者的談話,可以發現對「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一無所知。
因此,所謂「內需景氣」問題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企業經營者不能期待永遠都有順風帆,而將失敗歸咎於景氣不佳或消費者不捧場,坐任公司倒閉,甚至傷害員工與大眾,這種「擺爛」心態從政壇蔓延到商界,是台灣向下沉淪的原因,因此,內需景氣固然是問題,但更需嚴格追究企業經營者的責任。
莫名(嘉義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