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微電影 疫情下傳遞夢想希望

李祖翔 |2021.12.13
1176觀看次
字級
紀錄片《陋巷裡的春天》,描述原住民重建「家」的漫漫之路。圖/記者李祖翔
三好微電影影展分享會邀請覺培法師(右起)、妙熙法師、王耿瑜、林煥文及賴麗雪對談。圖/記者李祖翔
《一》用阿公教的摺紙船傳達阿公過世後孫子的體會。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國際佛光會新媒體發展委員會主辦、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承辦的「二○二一年三好微電影影展暨分享會」,昨於台北道場舉行,除了同步在官網及YouTube線上直播,也讓獲獎導演期待名導和法師,從專業、佛法、媒體傳播的角度對作品的指教。

活動邀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國際佛光會新媒體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妙熙法師、MMA微電影協會祕書長賴麗雪、資深影展策展人王耿瑜,以及第五十八屆金馬獎決審評審張吉安、微電影競賽海內外獲獎創作者與談,分享如何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導演自我生命,並結合科技的奧妙安頓身心。

影像傳遞善美

點亮社會光明

佛光山住持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首先為活動祝賀,感謝大家對三好微電影的熱烈支持,透過作品帶給社會人心一道光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就是佛教說的身口意,人的身口意會隨時隨地發生作用,和善業配合,社會會更加和諧,而影片把真、美呈現眼前,心中走出光明,使社會更溫馨、溫暖。

影片開場分享獲得競賽第三名的謝宗宜動畫電影《一》、第二名蔡旭晟的《印象禪武》和崔燕的《弦外知音》,其中崔燕提到,她拍攝時想到星雲大師說的:用慈悲喜捨的燈光照耀你我,世界就有希望。

張吉安在欣賞《弦》時,覺得影片傳達「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過客,卻也是對方的思念」,希望疫情過後,大家都去了解誰在無形中守護著你、安撫了你?一如片中女孩與鄰居的音樂交流,撫慰對方染疫時要孤獨死去的悲痛。短短十四分鐘的影片反映時代縮影,是為困頓生活帶來光的好作品。

慧知法師則以對音樂的見解表示,女主第一次演奏的巴哈〈前奏曲〉,傳達病毒像在問大家:「這只是一個開始,你怎麼面對?」喚醒人們不要沉湎於顛倒妄想,要在「因」上解決究竟問題。

電影《一》也觸動人心,導演謝宗宜是最年輕的導演,正攻讀碩士,這是他第一部動畫片。他以阿公教的「摺紙船」呈現至親往生的心情,片尾「摺紙的最後一步,只是翻了一面而已」,令人動容。

關懷社會底層

送上祝福與愛

紀錄片《陋巷裡的春天》描述著原住民重建「家」的漫漫長路,導演林煥文無意中發現阿美族部落錄製的歌,與影片搭配,順利拿下三好微電影競賽的世界冠軍。他說,影片描述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在臨時住屋住了十八年、等待法令溝通的重建三年、要擔心火災颱風、時時與鼠蛇為伍,希望更多人能看見他們正在發生的事。

評審王耿瑜說,紀錄片能呈現林煥文的苦心,說明少有導演蹲點這麼久,加上從過去就一直關注社會底層,「他的心是敞開的,用細膩攝影傳達這些小人物的生活點滴,加上夾敘夾議的音樂,非常好」。

妙熙法師則以新媒體角度賞析,他說,夢想二字貫穿影片與歌聲,來自花東阿美族遷徙的辛苦都會因為這紀錄片被記住。他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傳承,最鮮明的例子是稱職頭目,在適當時機穿上傳統服飾,凝聚族心。法師為此研究了更多的原鄉歷史,並提出反思。

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做結,他想起星雲大師師父志開上人對他說,「理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理想之果,你要有理想,才能實踐你的世界」,促使後來讓佛教文藝化、電影化的實現,這些影片背後也是導演對人性的洞察,以及對社會的關懷,傳達對世界的祝福與愛,「影片證實我們能為疫情下的世界,帶來夢想與希望;大師說世界是一半一半組成的,我們都能成為那好的一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