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山豬部落 賞鄒族圖騰

文/木易 |2021.12.11
4345觀看次
字級
Fuzu工坊的山豬以標準豬為基礎。圖/木易
不舞的山豬創作。圖/木易
帶刀豬手工藝品。圖/木易
來吉部落入口木柱有迎賓豬。圖/木易
入口可見紅色石雕迎賓豬。圖/木易
勇士豬與美女豬手工藝品。圖/木易
睫毛豬表情很逗趣。圖/木易

文/木易

來吉,又名「哈莫瓦那」,也是著名的「山豬部落」。「哈莫瓦那」原意是「神明的屬地」之意,山豬則是來吉部落的吉祥物,因此四處可見此圖騰。

■地美水靈的來吉部落

相傳,來吉是鄒族特富野部落的獵人們,於兩百多年前獵捕山豬(fuzu,鄒族語)途中,無意間發現這片肥沃的土地,從此落腳此處,逐漸形成聚落,更肩負守護聖山祖靈的使命。

沿著台18線(阿里山)公路上山,經隙頂、石桌後,左轉169縣道,往奮起湖、樟樹湖、油車寮,銜接149甲縣道,跨越阿里山溪上的來吉大橋,立刻迎來紅色的山豬石雕,明示訪客:來吉部落到了。

■山豬在路口喜迎嘉賓

山豬既是來吉部落的代表性圖騰,自然是來吉最佳代言人。走進來吉部落,就見路口迎賓的幾隻山豬石雕,鮮豔的顏色與俐落的刀法、線條,配上粗獷的石塊雕刻,每一隻山豬栩栩如生,又饒富野趣!

這些石雕山豬,是由部落族人共同雕刻彩繪而成,每隻山豬有著不一樣的體型,及不一樣的動作與逗趣生動的表情,讓人不禁佩服部落原住民渾然天成的藝術天分。

來吉部落除有特殊的自然景觀,濃濃的藝術氣息,更讓人驚豔不已。鄒族人不僅長得美,還是天生的藝術家,在他們的木雕、竹編、皮雕、繪畫作品中,處處可見鄒族的傳說及歷史文化痕跡。

■渾然天成的原民藝術

原民文化與山林自然互動下,孕育出多位令人驚歎的藝術家,原味藝術盡情揮灑,幽默而富創意,營造出濃濃的藝術氣息!

走在部落裡,不舞作坊最具特色,工作室內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創作,包含木作、繪畫等,精緻實用的生活器具,結合現代及鄒族古老習俗的藝術作品,讓人沐浴在鄒族先民生活文化的歷史河流中。

來吉部落環境優雅、氣候宜人,卻也因地理位置因素,與外界交通聯絡不便,造成當地居民少子化與老年化,產生文化傳承的中間斷層。好在近年一些年輕的「不舞」,陸續從都市回到山中部落,體認到自己對血統、文化的一份責任感,開始推動部落傳統手工藝。

■創作者回歸山林尋根

藝術家不舞‧阿古亞那(漢名:匡祖鳳),小時候成長於來吉部落,青春期赴台北求學(復興美工繪畫組),長期在都市生活,雖然已經很習慣台北生活的步調,心中卻始終懷有尋「根」的夢想,最後毅然回到山林故鄉。

踏進「不舞工坊」工作室,立刻被很多幅彩繪的紅色山豬「包圍」,木刻、杯子、油畫、木盤上,到處可見到紅色山豬的蹤影。這些紅色山豬,充滿猛爆的熱情,也像藝術家創作不懈的原動力。

不舞對著訪客說,在鄒族文化中,山豬是勇士的象徵,她曾經養過山豬,之後雖然不再飼養,卻始終念念不忘,因此選擇以紅色山豬為主題,傳達部落傳統文化的勇士精神。

■風格鮮明的日常用品

不舞的作品,曾入選台灣工藝競賽、台灣OPOT設計大賽,自己也入選台灣原住民優良工藝創作者,並獲得台灣原住民族工藝師認證。不舞用雙手將古老優美的圖案,先人耆老的智慧,以及與山林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加上自己的靈感創意勾勒出來,讓世人看見鄒族文化的精神與美麗。

不舞也藉助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幫助部落居民重拾傳統工藝技能,藉由部落生活周邊,富有鄒族文化意義的自然元素(如構樹、山芙蓉、五節芒等),打造出屬於鄒族風格的日常工藝品。

■藉木雕展現文化創意

木雕是來吉部落近期才興起的工藝,早期只有族中的「鎮山之寶」,是木頭的雕刻品。來吉社區發展協會於1997年成立後,成立「Fuzu工坊」,將傳統工藝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並應用部落的木雕工藝及揉皮技術,創作出一系列的手工藝品。

如今,來吉部落早已打響「山豬部落」的名號,更享有「鄒族文化村」美譽。「Fuzu工坊」的山豬木雕手工藝品,除以標準豬為基礎,更發展出彩繪豬、勇士豬、美女豬、年輪(紋路)豬、帶刀豬、睫毛豬……等造型不同的木雕手工藝品。

■工藝作品皆充滿巧思

工坊更不斷嘗試開發新產品,製作的手工藝品,包括:筆筒、吊飾、飯瓢、杯盤、擺飾、手鐲、木餐盤、木鍋鏟、鑰匙圈……且每一個手工藝作品,都有其各自的編號,可以利用QR碼連結相簿,找到這些工藝品剛完成時的樣貌。

早年,鄒族人為求存生活,必須與山豬搏鬥,獵取超過20頭公豬,始能成為部落勇士。如今隨著時代變遷,部落已沒有真正的勇士了,所以才藉由「山豬部落」的名稱,及裝置各式木雕及石雕的山豬,喚起族人對於自然文化及傳統習俗的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