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芯瑋 讓世界變好 從小處著手

文/胡雪綾 |2021.12.11
2132觀看次
字級
2018年全球年會,瑟吉校長(右)與許芯瑋同台倡議。圖/DFC台灣提供
DFC挑戰活動沒有決賽和頒獎,只有分享和共榮。圖/DFC台灣提供
2011年,共同創辦人許芯瑋和上官良治,前往河濱學校參訪學習。圖/DFC台灣提供
時常有原住民孩子展現創意行動。圖/DFC台灣提供
教師研習讓老師體會「小小行動,大大改變」的力量。圖/DFC台灣提供
師「陪」活動吸引許多老師熱情參與。圖/DFC台灣提供
許芯瑋 讓世界變好 從小處著手 圖/DFC台灣提供

文/胡雪綾

今年10月,全台2500所小學的教務主任,都收到一套共3冊的SDGs教案,是社團法人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 台灣)精心研發整整1年的成果,希望幫助小學老師「無痛」帶領孩子認識SDGs,並用DFC設計思考4步驟,產出行動方案……



一場8分鐘演說,促使當年不到25歲的高中英文老師許芯瑋,決定辭去教職鐵飯碗,成為「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Design For Change Challenge,簡稱DFC挑戰)」的台灣發起人,和夥伴共同鼓勵台灣孩子,展開改變世界的行動。

離開舒適圈的許芯瑋,在短短數年間,不但獲選為第一屆關鍵評論網「未來大人物」;103年,未滿30歲便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之後更獲得大大小小獎項無數,而主要的得獎原因,就在於她得到校園老師認同,願意鼓勵學生主動發想改變(善)世界的行動方案。

放棄教職離開舒適圈

回母校師大附中任教的第1年,許芯瑋偶然聽到印度河濱學校(Riverside School)校長瑟吉正在全印度發起DFC創意挑戰,便鼓勵自己班上的學生「從身邊的小事進行改變、發揮力量」,經過很短時間的方案設計及執行,學生們熱熱鬧鬧發表了成果,還有學生問:「老師,我們在班上有參與DFC挑戰雖然很好,可是不知道這個學習法的人,豈不是永遠沒機會參與改變世界的行動?」

就因為這個提問,加上發源地印度河濱學校原意就是希望學生從小做起,2010年,許芯瑋決定放棄教職,成立DFC台灣團隊,並於隔年成立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理想很遠大,但現實壓力也不小。」當時不能理解女兒行為的父母,有擔心、有失落、有質疑,卻沒能阻止女兒的行動。

不遠千里至印度取經

為了貫徹DFC學習法的精神,許芯瑋和夥伴上官良治前往位於印度亞美達巴德市的河濱學校(也就是電影《三個傻瓜》片尾介紹的那所學校)「進修」,徹底了解源自設計思考的DFC學習法──感受、想像、實踐、分享4步驟的精髓,以便能複製回台灣發揚光大。

許芯瑋解釋,所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就是鼓勵小朋友從身邊感受需要改變的人事物,再透過訪談使用者後的創意發想、方案設計、付諸行動,最後以文字、圖片、影像或影片發表成果。「只要有想法、有行動,一個小小的改變,也能轉動世界。」許芯瑋深信此理。

提案展現童心和創意

在疫情前,DFC台灣連續舉辦過10屆挑戰,累計出版4本書,也找到許多長期合作的夥伴學校和老師,更帶動小朋友成為改變世界的種子。

從第一屆的48個提案故事,到後來每屆都有上百件提案,DFC學習法得到不少來自全台國小、國中老師的熱烈支持,鼓勵班上學生組隊參加。從一開始小朋友想要改變原本抽菸爸爸的不良習慣、改善和老師的溝通品質,到後來開始關注校內事務和同學、社區、族群、環境……甚至對地球的永續發展,也開始產生一份責任心。

於是每年的提案愈來愈有趣,也愈來愈具公民意識,有人想改善校門口動線不佳的公車站牌位置,或改善學校廁所的臭味,或再利用學校逆滲透飲水機過濾後的剩水;有鄒族同學想復刻僅餘一位耆老會唱的古調,並在一周內教會100位族人唱會這首曲子,或是泰雅族小朋友想讓族裡的傳統編織文化不再式微……

改善地球不必分勝負

更有小朋友發現校內「天使班」的同學沒有玩伴,設計出能讓彼此互動的溝通方式;也有小朋友發現學校附近的溪流汙染嚴重,構思大人小孩一起改善的辦法;還有同學覺得台灣的環境對移工不友善,他們有責任營造出友善且具人情味的交流方式……

更具創意的是,DFC挑戰並不強調名次或競賽,甚至沒有頒獎典禮,也不特別突出分享季的參與隊伍,只著重團隊在過程中的行動分享,「改變世界不必比出高下,主辦單位只是提供平台,讓孩子發揮創意和行動實踐,最後將整個學習過程和經驗累積做出分享。」許芯瑋認為,即便過程有挫折和失敗,對孩子來說也是寶貴的收穫。

世界年會展現軟實力

2018年,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向全球70多國參與的國際DFC聯盟申請在台灣舉辦世界年會。當年度,許芯瑋和夥伴們為彰顯「這是屬於孩子們的年會」,從籌備會議內容、食宿接待、會議主持及舞台表演……等,全部都由孩子主導及執行,當孩子們在台上用雙語主持整場活動,並發表他們的看法時,大人只在幕後提供機動協助和後勤支援……

短短3天年會,共有20多個國家的DFC團隊帶著孩子熱情參與,親臨大會的印度河濱學校校長瑟吉女士,不但對台灣小朋友的大方及創意印象深刻,各國團隊也驚豔於台灣孩子展現的驚人軟實力、台風,負責籌辦的同學們更從中學習良多。



為地球永續精編教案

3本SDGs地球永續發展的彩繪教案——《教科書中沒有告訴你的永續目標》,於今年10月底,陸續送抵全台各小學。「我們也想送國中老師及私立學校的老師呀,可惜計畫經費不足,只能讓老師上網申請電子版本。」即將為人母的許芯瑋,活力不減地說著一個個未來計畫。

去年底,DFC台灣獲得贊助進行研發融合SDGs的DFC學習法教案。在梳理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及108課綱後,研發團隊選出15項永續指標,以通識版的角度,區分為「社會進步」、「環境保衛」、「地方共融」三大面向,編寫老師容易上手及結合課程的教材,大量印製後,號召30位義工打包後發送全台小學。

事實上,除了DFC挑戰很早就融入環境永續的概念,2019年起,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也嘗試轉型,辦理師「陪」活動,鼓勵老師將永續議題融入平日教學中。「我們沒辦法影響全台灣的孩子,可是只要我們影響一位老師,他們每年至少可以影響幾十位,甚至幾百位孩子。」許芯瑋希望這套教材未來能深入校園,打動更多老師積極帶著孩子在生活裡實踐永續議題。

「小朋友只要明白,即便只是買根冰棒、手搖飲,都跟地球永續議題有關,辛苦製作這套教材就不算白費力氣了。」協會也配合教材拍攝了3部應用的影片提供給老師,強化教材的可行性,同時不定時舉辦師培活動,讓更多老師懂得如何實際應用這套教材,所有的資訊,更公開分享於協會的粉絲專頁上,希望讓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創新的路上不覺得孤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