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周夢蝶手書贈作者。圖/周夢蝶
文/朱顏
欲望,是特別的東西。
試著在傷痛的時候畫畫,想念的時候書寫,愛分享的時候做廣播,生氣的時候彈鋼琴,想留住思惟的時候,奮力寫佛教博士論文,再把它印成書……
就這樣,一直非常努力的活著。
夢參老和尚說:「你貪呢!」
是麼?我懷疑了。
老法師慈悲的笑了:「就算你不貪利,也貪名啊。」
原來,夢蝶老人懂得的……
他曾為痴心畫花的我,題拜倫之詩寫道: 「那薔薇,像所有薔薇一般,只開了一個早晨。」
為了一個早晨,常做春秋大夢的我,總是在半醒半夢之間,夢著夢中夢。
最愛的人間情事,舉凡音樂、文學、藝術、自然、哲學,的確未能究竟。從佛法因緣果報的智慧裡,明白了自甘自願、自作自受、自創自得的道理。學習著減少負面情緒:失敗時不怨天怨地怨別人;不被接納時,也懂得別人的失落,從利他的視野,實現自由意志;孤獨時不對愛失望;成就時放下辛酸,謝天謝地謝大眾,算是明白了今生的功課。
斯夜,在流淌的月光裡,提筆寫下:「瓶畫夢中夢,花悟身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