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眷屬》黃書琅、張湘娥 依戒定慧安心

記者羅智華/專訪 |2007.11.20
837觀看次
字級

晨起習禪 夫妻20多年如一日 奉行經教轉煩惱 成立基金會 為教育下一代奉獻



清晨六點,多數人還在睡夢好眠,啟瑞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書琅與太太張湘娥,早已起身在禪房打坐。打坐,不只揭開他們一天生活的序幕,也成為他們修行生涯中二十多年來每日不可或缺的一環。

來自佛教家庭的黃書琅與張湘娥,從小就跟著父母到寺院禮佛,自然地對佛教有一股親切感。即使後來移民美國,也不忘親近道場,追隨法光寺如學禪師、法印寺印海法師等善知識,多年來夫唱婦隨的學佛身影,是人人稱羡的「菩提眷屬」。

「因為學佛,我們開始懂得觀察自己的心念」,張湘娥說,在如學禪師指導下,讀及《楞嚴經》:「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等經句,才體悟到學佛的人要懂得觀察起心動念,才能把貪瞋癡等煩惱心止息。

「舉例來說,即使已經有滿櫃的衣服,吃遍各種美食,內心仍常苦惱不已,嫌來嫌去的。」張湘娥形容過去「每天被心的欲望牽著走」,優渥的物質生活,內心就是無法安定下來。而今她衣著樸實,簡單乾淨,飲食也因茹素而不再為口腹之欲傷腦筋。

除了觀照色身心念,佛法還讓他們懂得「轉念」與「放下」。張湘娥說,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他們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將心比心」很快就找到共同點。

黃書琅點頭笑說:「確實結褵近三十年來,雖然有意見不同時,但不會起爭執,學習佛法自然會觀照自心,進而明了問題所在,再經過溝通,相互包容,所以很多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每間寺院裡都有一座香爐,我們每個人心裡也都有自己的一座心爐。」黃書琅說,多數人容易受外境影響,而讓身心不安寧,學佛有戒、定、慧的力量,自然幫助我們安心靜慮。

黃書琅與張湘娥不只用佛法「自利」,更以法利他。住在美國那一段時間,夫妻倆常邀道友來家中,一起討論佛法,幫忙協調其他夫妻的感情問題,或親子間的代溝等,也結識許多良師益友。

他們進一步成立「啟瑞教育基金會」,推廣中學生有良好閱讀習慣,以公益行動為下一代的教育奉獻心力,期望佛法的光輝不只在自己的生活,也能普照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