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慧莉
近來,隨著疫苗施打覆蓋率增加,全球新冠疫情趨緩。疫苗,無疑成了緩解疫情的最佳解方。去年此時,兩名科學家在家中坐等疫苗試驗結果,得知好消息的一刻如釋重負,難掩欣喜之情。他們是近日台灣民眾琅琅上口的BNT疫苗主要研發者薩欣和圖雷西……
觸類旁通
養兵千日抗新冠
繼莫德納、AZ、高端之後,BNT疫苗日前加入國內疫苗施打選項,成為抗新冠病毒提供保護力的重要生力軍之一。此疫苗的主要研發者是一對德國科學家夫婦薩欣(Uğur Şahin)和圖雷西(Özlem Türeci),兩人都是來自土耳其移民家庭。
BNT疫苗研發成功至今已近一年,圖雷西回顧這一路走來,猶如與時間賽跑。去年一月,她與丈夫薩欣就明白新冠病毒將席捲全球,只是他們不清楚這波疫情的蔓延速度,以及能否在第一時間來得及研發出疫苗。
有此認知後,兩位科學家隨即啟動了「光速計畫」(Project Lightspeed),一天也不願耽擱,而這也是他們位於美茵茲的生技公司「BioNTech」整個研發團隊,以及後來加入的美國合作夥伴「輝瑞藥廠」(Pfizer, Inc.)等相關人士的共同心聲,要加快腳步研發出疫苗。
有備而來話從前
儘管時間緊迫,但兩位科學家可非一時興起,莫名一頭栽入。疫苗研發的背後已有二十多年的先備經驗,而這要打從他們的科學背景和彼此相遇說起。
薩欣是天生的科學家。兒時隨父母移民至德國的他,學生時期就喜歡待在實驗室做科學研究。高中畢業後,他到科隆大學念醫學,在拿到博士學位後先在母校擔任內科醫師,接著取得教授資格,後來跳槽到薩爾大學附屬學院。
圖雷西受懸壺濟世的父親影響,也決定從醫。她在薩爾大學附屬學院受訓時,與薩欣相遇於腫瘤血液疾病病房。從他們相遇的環境可看出,兩位科學家都重視腫瘤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療。不過,他們也很快發現「科學的世界」也同樣迷人,而且也都碰到相同難題:對於癌症病人有些愛莫能助,但科學實驗室裡有許多潛在科技可提供協助。於是,兩人有個共通願景,那就是要盡快用科學和科技方法解決醫療問題,讓病榻上的患者受益。
志趣相投結連理
結果,薩欣和圖雷西在二十年前成立了第一間公司,目的是善用人體免疫系統的力量治癒癌症。兩位科學家一直對用病人的免疫系統對抗癌症和其他疾病興致盎然。薩欣表示,「作為免疫學家,我們明白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很強的,但碰到癌症,它可以對付癌細胞,卻沒有發揮功能。」因此,他們想研發免疫治療法,這代表他們要將免疫系統的力量重新定向,用來對抗癌細胞。由於研發單株抗體的費用極高,是一般醫學院無法負擔的,他們只好決定創辦一家生物製藥公司,募資研發。
薩欣和圖雷西成立公司後不久,兩人的關係也修成正果,步入禮堂。不過,兩人對工作的熱愛,讓他們迅速完婚後又回到實驗室,而婚禮上的來賓基本上就是他們的研究團隊。事實上,兩位科學家婚後的生活也早已工作和生活不分,他們把日常生活與職場生涯合而為一,並對於自己能成為科學家,從事自己所愛的工作深感榮幸。
專注於免疫療法
薩欣與圖雷西所研發出的BNT疫苗,也稱為mRNA疫苗(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是兩位科學家目前研究中非常倚重的一種自然界分子。它有如信差,是基因訊息的傳遞者,收到其訊息的人類細胞,便可建構蛋白質,而如果將此過程運用在醫療環境裡,就可製造疫苗、抗體或藥物。他們之所以著迷於這種分子,是因為它可在幾天內就被快速製造。
也同樣身為醫師的兩位科學家,對於發展出個人化的藥物特別感興趣。薩欣表示,治癒癌症病患的挑戰之一是每個病患都有不同的腫瘤,需要一種專為每個癌症病患量身訂做的免疫療法。因此,他們在尋求一種科技,可以運用在免疫療法上,且可在最短時間內發展出有效療法,「其概念就是獲得腫瘤的基因定序,然後在幾周內做出個人化的疫苗」。
研發BNT展實力
不過,抗癌免疫療法尚未撥雲見日之時,兩位科學家就有了新的任務:研發新冠疫苗。去年一月底得知武漢爆發疫情時,他們就意識到它將在全球大流行,因而改變人類的生活,甚至命運。
儘管所成立的生技公司「BioNTech」專注於抗癌免疫療法,此療法也尚在研發中,但他們已經知道如何操控「mRNA」技術,讓免疫系統行使其所希望的功能。對他們而言,對付癌細胞,一如應付新冠病毒,同樣都是藉助「mRNA」採集基因訊息,盡快做出疫苗,也同樣都是激發免疫系統對抗病毒,只是這次所需研發的不是個人疫苗,所要採集的是病毒的基因訊息。而他們視研發新冠疫苗為己任。「我們有技術、能力,深感應該可以對此有所貢獻。」圖雷西說。
雖然一開始對此全新病毒一無所知,但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在三個月後就初步篩選出一批疫苗配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到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就迎來疫苗研發成功且有效性高達九成以上的好消息。
BNT疫苗研發時間前後不到一年,比起一般疫苗八、九年的研發時間,真的是快太多了,完全符合所啟動的專案名稱「光速」。
革新醫療
啟動免疫去百病
科學家夫婦聽到努力成果通過層層關卡的一刻,如釋重負,也欣喜若狂。圖雷西回想過去多個月的奮戰,宛如參加一場馬拉松賽跑。
啟動「光速計畫」的當下,他們就馬不停蹄的進行實驗。女科學家表露心聲:「去年一整年簡直快得模糊成一片。」他們前後測試了二十種不同「mRNA」分子,看看哪種可以激發最佳免疫回應,但副作用又最少,然後選出幾組強中強的「mRNA」候選疫苗在德國讓一小部分的人接受試驗,接著讓長期的合作對象「輝瑞藥廠」測試兩組最好的疫苗,最後選出號稱為「BNT162b2」的疫苗。
在這場疫苗研發大陣仗裡,輝瑞提供疫苗上市所需的專業鑑定和龐大資金。藥廠執行長柏納(Albert Bourla)估計其公司在研發上已砸下二十億美元。為了減輕這家公司的負擔,美國政府在今年七月承諾要購買一億劑的疫苗,讓其投資回本。
期盼群免但尊重
雖然疫苗的有效性超出預期,且協助研發的疫苗已有上百萬劑送至英美國家,但去年十二月圖雷西於受訪時仍覺得馬拉松的賽程尚未跑完,因為「群體免疫才是回歸正常生活的唯一道路」。
換句話說,在全球新冠疫苗施打率未達六到七成之前,他們仍有許多未盡事宜,包括帶領自己的生技公司與輝瑞藥廠一起坐下來,跟三十多個國家討論有關疫苗授權和取得問題;疫苗的保存問題,希望最後沒有需低溫冷藏的限制;臨床試驗也得繼續,以確保癌症、有免疫缺陷的病友和兒童施打後,也一樣安全。
儘管把群體免疫當成目標,但圖雷西很能理解為何有些人對於打疫苗有疑慮,只是作為科學家,她相信數據,「我們的數據顯示此疫苗有極高的保護效能,且無分種族、年齡、不同風險人口,也相對安全。」
女科學家在受訪時最後仍秉持尊重的態度,「每個人都該為自己做決定,有人不想打,我們不能強人所難。」
免疫療法露曙光
如今,有了受認可的技術和第一個受認可的產品,科學家夫婦對於癌症疫苗研發就更具信心了。薩欣表示,新冠疫苗研發成功,顯現「mRNA」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他們先前已用這種新的生物科技針對不同種類的癌症研發出十種產品,且都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他們有信心BNT疫苗的成功應能延續至抗癌免疫療法,如此一來不僅為免疫療法開啟一扇窗,甚至從此革新生物製藥的景觀。
對兩位科學家而言,疾病就是細胞間的溝通受到干擾。薩欣舉自體免疫性疾病為例,「這種疾病就是免疫細胞攻擊正常細胞」,而他們作為科學家所能做的就是,建製出一種有效的「mRNA」療法,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但不再去攻擊正常細胞,其實說白了「就是與會攻擊的免疫細胞好好溝通」。
由於研發出BNT疫苗,兩位科學家也瞬間致富,成為德國百位最有錢的人之一。不過,他們可不擔心成為爆發戶,因為開一間專事創新研發的公司可是很燒錢的。在其領軍下,「BioNTech」有一千多位來自六十多個國家的員工,博士就占了四分之一,女性超過一半。薩欣和圖雷西網羅了國際科學家和科技人才,讓他們齊聚一堂,做出卓越的成果。而今,在有了豐富資金的挹注後,如虎添翼,他們期待能擴大創新研發的範疇,把他們所研發出的新療法更快帶給亟需救治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