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1.11.05 語音朗讀 18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坎培歐和妻子與廚師共同發明的提拉米蘇,如今成了義大利代表性甜點,廣受許多國家歡迎。圖╱美聯社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主席夏瑪,10月31日在大會開幕儀式致詞。圖╱法新社臉書2日宣布將關閉平台的臉部辨識系統,並全數刪除從超過10億用戶收集的相關資料。圖╱法新社天主教教宗方濟(右),10月29日在梵蒂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討論解決貧窮議題。圖╱美聯社南韓統計廳2日公布,民生物價指數上升4.6%,為10年多來最大增幅。圖為民眾走過首爾市政廳。圖╱法新社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王國10月29日發現首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民眾在一處接種站排隊接種疫苗。圖╱法新社 整理/林育辰10/29梵蒂岡拜登會晤教宗 討論解決貧窮議題美國總統拜登展開歐洲行,首站於10月29日覲見天主教教宗方濟,雙方會談90分鐘,討論解決貧窮、氣候變遷和種族不平等議題,氣氛良好,笑聲不斷。拜登從禮車下車後和梵蒂岡官員握手致意,第一夫人吉兒則按照傳統,穿著黑色服裝。拜登是甘迺迪之後,美國第2位天主教徒總統。他送給教宗一件1930年代華府天主堂神父主持彌撒時穿的手織禮服,該教堂是拜登就任總統後首度參加彌撒的教堂。教宗則回送一件繪有朝聖者前往聖伯多祿大教堂的陶器。10/29東加通報首個新冠病例 島國淨土淪陷擁有10萬人口的南太平洋島國東加,10月29日通報了首例新冠病例,象徵這塊全球少數未被疫情入侵的淨土遭攻破。該名染疫旅客為已完整接種疫苗的男子,是從紐西蘭搭機,10月27日在機場入境時採檢確診。當局如臨大敵,首都努瓜婁發所在的主要島嶼東加塔布島,當天開始實施防疫封鎖措施,直到本月9日。大多居住在該島的人民僅約1/3完整接種兩劑疫苗,首起確診病例傳出後,促使數以千計民眾趕忙接種疫苗。衛生部表示,島上並未發生社區傳播。10/30義大利創代表性甜點 提拉米蘇之父辭世享有「提拉米蘇之父」稱號的餐廳老闆坎培歐(Ado Campeol)10月30日辭世,享耆壽93歲。這道甜品是由他的妻子與廚師共同發明,源自製作香草冰淇淋時湊巧的發現,命名為「提拉米蘇」(Tiramisù),即義大利語「帶我走」的意思。提拉米蘇由浸泡過咖啡的餅乾和馬斯卡彭乳酪製成。1972年,坎培歐家族把這道甜點放上餐廳菜單,但從未申請專利。1981年,提拉米蘇登上地方美食刊物,如今成了義大利代表性甜點,廣受許多國家歡迎。10/31英國COP 26揭幕 盼巴黎協定達標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10月31日開幕。大會主席夏瑪(Alok Sharma)在開幕式上表示,全球各地已透過洪水、龍捲風、野火、破紀錄高溫等現象,切身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呼籲各國共同努力,避免全球暖化帶來最具災難性的影響。夏瑪強調,這場峰會是按照《巴黎氣候協定》目標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內的「最後、最佳希望」。世界領袖在本屆峰會中,說明各國遏制溫室氣體排放與應對氣候變遷所做的努力。11/1大陸搶入數位經濟 申請加入DEPA商務部部長王文濤1日致信紐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奧康納,向「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保存方紐西蘭正式提出申請加入DEPA。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以視訊參加G20峰會時,指數位經濟是科技創新重要前沿,呼籲各國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數位鴻溝,並指大陸高度重視數位經濟國際合作。DEPA最早由新加坡在2019年提出,目標是利用數位經濟的潛力,替小型經濟體創造利潤,同時製造機會,讓更多人與中小企業融入國際經濟。11/1日本500日圓硬幣 21年來首度改版財務省1日開始發行全新500日圓硬幣,為21年來首度改版,財務省計畫明年3月底前鑄造2億枚新幣,市面流通的約50億枚舊幣仍可繼續使用。新幣採用包層技術,在同一枚硬幣上頭使用了鎳黃銅、白銅、銅3種金屬。硬幣中央是兩種金屬的三明治構造,外圍再套上一圈由另外一種金屬所製成的圓形外框,為了防偽採取雙色設計。硬幣邊緣的刻痕採用了不規則形狀,硬幣表面的上下兩側有細小的「JAPAN」字樣,左右兩側有細小的「500YEN」字樣。11/2美國臉書關閉人臉辨識 刪10億人資料由於臉部辨識相關科技疑慮日益增加,及監管機構加強審查,臉書2日回應外界對侵犯隱私的疑慮,宣布將在未來幾周關閉自動辨識出現在用戶數位照片的人臉功能,並全數刪除從超過十億用戶收集的相關資料,這是臉書建立全球臉部資料庫關鍵機制。隱私權倡議人士樂見這項消息,但部分人士擔心此舉是為了博取好感。臉書在對抗吹哨者爆料之際,日前將母公司更名為Meta,以期從醜聞纏身的社群媒體,成為對未來懷抱虛擬實境願景的公司。11/2南韓民生物價指數 創10年最大增幅統計廳2日公布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108.97,較去年同月上升3.2%,為2012年1月以來最大增幅,其中民生物價指數上升4.6%,為10年多來最大增幅。民生物價指數由460種商品中,一般民眾購買率最高的141種計算,其中非食品類以石油類產品價格上升27.3%增幅最大,食品類的農畜產品增幅趨緩。相關單位說明,10月物價指數若扣除去年低基期影響,增幅與9月的2.5%差不多。11月因國家油價上升及全球供給網不穩定等因素影響,預估維持增勢。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8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9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10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