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報紙、打開電視,都可以看到東西都漲價了:麵包漲價、泡麵漲價、汽油漲價、衛生紙漲價,各種小吃也漲價,就連讀書也要漲,讓人覺得賺錢的速度趕不上漲價的腳步。
在賺錢不容易而開銷直直漲的日子裡,大家都知道要開源節流,但怎麼做?何時做?學校卻沒教過,回顧自己的生命,遺憾對理財與保險認知的不夠早,只能花更多的心力來獲取生活的保障。
現在資訊發達,年輕的你,及早開始規畫,才不至於在高漲的物價下溺斃。一位金融界人士說,累積財富有三大要素:一、投入的金額,二、投入的期間,三、年度報酬率。每個月投入一萬元,報酬率百分之十二,投入二十年可以擁有一千萬。選擇適當的理財工具、做適當的資產分配,才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擁有生活品質。
人除了要吃飽穿暖,還有心理層面的需求要滿足。西方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層次有五個階層:
1.生理需求(最低層次):維持生存、食物、飲水等。
2.安全需求:生命安全、免於恐懼。
3.社群需求:愛與被愛、家人、愛人、朋友、工作夥伴等的歸屬感。
4.受尊重需求:自我尊重與重視、受他人的尊敬、他人肯定自己的成就或威望。
5.自我實現需求(最高層次):充實自我、持續成長與學習、不斷創新 。
每個人追求的層次不同,但唯有活著才有意義,因此,保障了物質生活也要保障生命,保險可說是飛行員的降落傘,平時寧可備而不用,但卻不能不預先準備。
當我們有支配金錢的能力,可以滿足生理與安全需求後,可以提升至更高的心理層次,不必在錢潮中載沉載浮,而掌好舵獲得水漲船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