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揚
孩子不聽老人言,雖未必馬上吃到虧,但牽扯到健康問題時,總讓父母免不了時時操心,甚至嘮叨不停。
那天在電話中,好友很生氣地說了一頓他兒子的不是,尤其是「無冰不歡」這事,讓他止不住勸說到都快跟兒子成仇的地步。
原來是好友自己有腸胃毛病,看兒子打完球猛灌冰水,回家冰箱一開猛喝可樂,彷彿腸胃是銅牆鐵壁百冰不侵,就忍不住多念了幾句,要他以自身為鑑,不要跟身體過不去!
我勸他別氣,好好把自己的善意跟兒子說明。
「哎,我是有嘴講到無涎,他卻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把建議當放屁,還嫌我囉唆。」說到這兒,他突然若有所悟,口氣緩了下來:「我年輕時就是不聽父母勸,吃太多冰才吃壞肚子的,莫非這就是報應?」
他覺得很慚愧,也有點莫可奈何,因為,自己當年也曾是一個那樣的「聽者」。
為了讓他寬心,我提起自己的經驗。
當年,每當母親溫柔地提醒我戴上帽子或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時,我都沒有放在心上。等過了耳順之年,兩眼都已動過白內障手術,術後還因後囊袋增生混濁再次雷射手術,才逼得自己養成配戴太陽眼鏡的習慣。
今天,換成我不時提醒兩個而立後的孩子,大太陽底下撐把傘、開車戴墨鏡。好幾年了,女兒只有跟我一起走路時,才會把陽傘從包包裡拿出來,兒子臉上則依然不見太陽眼鏡蹤影。
我說:「常說孩子不聽話,其實我們自己也都曾經是個不聽話的孩子。」好友跟著苦笑說,也許得等到孩子開始為子女操心時,才能體會我們的囉唆都是出於善意吧!
我要他別擔心,有這麼句話:「如果孩子拒絕您的建議,請不要氣餒。多年後,他們會將此建議提供給自己的下一代。」
聽完後,兩人不禁會心一笑,心裡也不再那麼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