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電】中國北京圓明園西區遺址包括「九洲清晏」中的「坦坦蕩蕩」景區、碧瀾橋等六座橋涵明年將對外開放,將在清理及修復後將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其中「坦坦蕩蕩」景區與碧瀾橋遺址,將運用科技以助復原。
圓明園管理處表示,上述景觀的設計施工圖已經完成,並已獲得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審批。
圓明園西區,也就是廣義的圓明園三園(長春園、綺春園、圓明園)中位於西北方的圓明園。雖然圓明園遺址公園從一九八八年起開放已近二十年,但圓明園僅開放福海等局部範圍。
九洲清晏原建於清朝康熙年間(西元一七二二年),位於正大光明殿直北,是皇園內寢、帝后嬪妃遊戲之所。在圓明園後湖周圍,幾個小島團團圍住,形成美麗的貝殼圖案。
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表示,當時之所以沒有對外開放,主要是因為破壞嚴重,除了遭受當年的兵火之災外,還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盜砍樹木,盜採古跡石料,填湖造田等破壞,以及當時大量居民住戶尚未拆遷,使最經典的圓明園一隅已無景觀可看。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人員蕭金亮說,從二○○三年八月起,圓明園「九洲清晏」中的「坦坦蕩蕩」景區、碧瀾橋等六座橋涵正式挖掘。截至二○○四年三月,通過對比歷史資料,研究挖掘出的建築構件,上述遺址已清理完成。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表示,在「坦坦蕩蕩」景區與碧瀾橋的遺址清理復原中,運用大量科技手段。郭黛姮說,這些科技成分不但幫助遺址正確復原,也將使過去學者間的爭議、分歧降到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