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美綺
看著青春正洋溢的孩子,對比著照顧自己長大、現已漸漸年邁的爸媽,一邊是被青春吸引著,一邊是被歲月拉扯著,邁入中年的心情,怎麼是這般的複雜啊!
歲月的痕跡清楚地刻畫在爸媽臉上,一向寡言的父親,在一次生病之後話更少了。我無法猜測爸爸的心裡在想些什麼,當他不笑的時候,看到的只是深鎖的眉頭;也許當下他真的沒有在想什麼,那只是一種不曾察覺的習慣罷了,卻讓我看得心頭直發疼。
有一次,微醉的爸爸聊著他的童年,言語裡沒有埋怨,娓娓道來的卻是當年不能說出口的委屈,因為他不想讓奶奶擔心,所以年幼的他就默默把委屈吞入肚子裡。第一次這樣看爸爸紅了眼睛,感到不捨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
原來,爺爺早逝讓爸爸吃了不少苦頭,也學會了忍耐;原來,爸爸的忍耐是有故事的;原來,爸爸也是有心事的。要不是微醺的醉,他是不會說傷心往事給孩子聽的。童年記憶中的爸爸,總是說些好笑的事逗我們開心,也從不罵人,什麼都默默地往肚子裡吞。
爸爸不想孩子操心,所以他有好好地照顧自己;我們也不想父母操心,所以要好好照顧自己。親人的牽掛就像一條隱形的線,不管距離有多遠,都將我們緊緊牽繫在一起。
中年之後,對人生有了許多體悟,對夢幻的事情已經沒了憧憬,只求家人平安、健康,可以多聽聽他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