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董事黃惠玲與認助人頒發獎學金給受認助學生。圖/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少了後顧之憂,學習將更添助力。「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今天上午舉辦「認助學生考取優質學校感恩茶會」,學生分享求學歷程及認助金運用方式,認助人則祝賀他們金榜題名、擁有美好人生。
基金會始於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在民國81年起推動善心人士和團體認助清寒學生的工作,82年成立「認助清寒學生專戶」,幫助就讀北市學校、家境清寒或家庭突遭重大變故導致學業中輟或生活陷入困境的學生,86年成立「財團法人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由教育局長曾燦金擔任董事長。
基金會成立後即透過北市各高中職、國中小行政人員、導師、教官協助家境清寒學生申請,認助學費或每月生活費,使能安心求學,平均每月撥付200萬元以上認助金。
但受疫情影響,去年整年共認助1843名學生,今年到10月已達1883 名,顯見需要幫助的學生愈來愈多。因此9月開學,基金會先啟動「疫情紓困專案」,提供1207名高中職以下學生每人3000元救助金,另考量需求,額外給188名大一新鮮人頒發每人5000元獎學金,約94萬元。
特別是今年受認助高三應屆畢業生升學表現亮眼,在258人中超過70%確認可以升學。在今天的感恩茶會中學子也分享喜訊,景美女中的洪同學、和平高中的郭同學考取清華大學,之後預計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她們都因雙親收入有限、家中人口又多,除了長期負擔醫療費,也看著父母辛苦的背影成長,郭同學更受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所苦,所以都願意傾聽他人,想從事心理諮商等助人工作。
畢業於北一女的姚同學,自我要求高,不補習就申請上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她說,選擇該系是就業考量,因為母親有慢性病,希望藉由相關專業的學習,以後能為家人帶來更好的照顧,而她申請的認助金主要都花費在通勤上。
曾燦金感謝認助人,讓優秀學生能有更多資源去探索生涯,或買學習所需書籍、減少打工時數,期許學子往後能在課業上努力不懈,完成理想,未來都能發揮所長。
基金會董事黃惠玲呼籲更多善心團體與個人加入認助行列,用不同方式幫助弱勢兒少,認助資訊可參考基金會網站:http://fhus.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