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夢工場11月登場 《掰》透過太魯閣號意外 探討無常離別

曹麗蕙 |2021.10.28
1585觀看次
字級
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演出《掰》演出片段。圖/傳藝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第四屆「戲曲夢工場」將自11月13日,連續六個周末在台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上演,今年匯集六檔戲曲實驗作品,包含布袋戲、京劇、客家戲、歌仔戲,並向傳統、古典、近代、西方取材,大膽突破框架。其中,由真快樂掌中劇團打頭陣的作品《掰》,是以今年四月發生的台鐵太魯閣號意外事件為創作發想,藉此探討人生的無常和離別。

策展人張啟豐強調,這屆以「鏡相/徑向」為策展主軸,而這六檔節目呈現出以客體為鏡所映照出的心相世界,並在作品中摸索前進的方向,試圖找到自我與他者、現世與未來的連結。他認為,將經過前面三屆的創作嘗試與經驗累積,「戲曲夢工場」逐漸成為台灣戲曲作品的創新實驗平台,不論在演員、劇作、導演,甚至音樂、設計、跨域等方面,都留下明確的足跡,一步一步向前行。

首檔節目由真快樂掌中劇團的《掰》登場,作品以台鐵太魯閣號意外撼事為發想。導演柯世宏表示,在面對人生的無常與殘酷,每一個離別與再見,都非常重要。除了「說再見」之外,透過即時投影的設計,同時提供演師及戲偶的視角,重構人、偶表演的觀演關係。

台北海鷗劇場則推出《海鷗之女演員深情對決》,以契訶夫《海鷗》劇中的兩位女演員作為軸線,從文本情境與女演員的現實經歷展開對話,既混合了劇中角色背景,也呼應自己的真實身分,在異質身體裡略帶自傳式的詮釋。

而創作能量強大的栢優座,將帶領觀眾深入思考生命的終點與活著當下的意義,在作品《最後5秒,會看見光、看見暗、還是看見我》中,將歌仔戲、客家戲、京劇演員融進同一齣戲裡,並以管樂團的編制創造出特殊的演出形式。

12月的三檔演出,則更多地呈現了女性面對婚姻、道義、自我實現時,複雜的心境及選擇。鄧凱綸《登陸月球前的24個小時》以魯迅小說〈奔月〉為題材,窺看后羿和嫦娥血淋淋的現實婚姻場景。相對於后羿卸下射日英雄身份後的裏足不前,渴望自由的嫦娥,如何安放自己的心靈?

此外,景勝戲劇團《擺渡.戲夢》由三位客家戲青年演員詮釋孟姜女、潘金蓮、洪桃花,如何在生活的苦悶中擺渡自己。

阮劇團《香纏》則以多情之筆勾勒藝旦王香禪的傳奇一生,因緣聚合盡付歷史洪流,云云眾生的眉眼,紛紛在舞台上顯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