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荖藤

文/吳宏信 |2021.10.26
1408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荖藤原產於印度,梵文Tambula,巴利文bhujaṅga-latā,《極異門足論》音譯為耽餔羅、贍步羅、擔步羅;別名蔞藤、荖花、荖藤、老葉、檳榔花仔、檳榔蔞等。清代文獻記載,蔞葉常與礪灰(石灰)一起與檳榔嚼食,目前荖藤的主要用途,仍是與檳榔、石灰等組合,作為咀嚼的配料,或藥用及刺激劑。

荖藤,胡椒科,常綠性攀緣性草本,莖幹接觸地表迅速生根,攀長達數公尺,台灣多種於低海拔山地,以台東、南投栽培最多,供檳榔業者使用。市售檳榔於其中夾入荖花,即是荖藤的花序,為長條形而彎曲的果實;外面裹上荖藤的葉子,抹上白灰、紅灰,成為紅唇族口中的「台灣口香糖」。

荖花與葉子均可作藥材,荖花味辛、苦,有濃郁的胡椒香氣,能增進食欲。葉子有點辛辣的嗆味,有提神、除口臭,治療香港腳、胃潰瘍,及皮膚美白、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莖則可袪風溼、通經絡、行氣、除寒健胃,能治筋骨痛、神經痛及婦女病等。

荖葉可單吃、調味、保健,還可入菜,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農作物,但因含有大量的黃樟素、丁香油,包覆在俗稱「綠黃金」的檳榔內,加上熟石灰的催化,口腔形成高鹼性,會破壞口腔表面細胞導致變異,成為致癌因子,因此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將檳榔列為第一級人類致癌物。

根據衛生署調查,青少年嚼檳榔率上升,連白領階級也加入行列,這是值得關注的警訊。國內的口腔癌病人,幾乎都與嚼檳榔有關,這些高危險群患者,不定期接受篩檢,等到發現病徵時,都為時已晚了。

檳榔一旦上癮,要戒掉是很辛苦的。台灣有句俚語:「第一憨食薰歕風,第二憨食檳榔嘔紅」,嚼檳榔花錢又傷身,損己不利人,奉勸民眾珍惜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