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七百華人 落腳阿拉雷特開採金礦 三百多人犧牲 鎮民尋墓石 敬香花致敬
【人間社記者吳秀華墨爾本報導】澳洲西部有一個阿拉雷特(Ararat)小鎮,鎮上幾乎沒有華人,但每逢十一月份的掃墓節,鎮民們會自發地為埋葬在當地的華人亡靈上香致意。
墨爾本西面一百一十公里的巴拉臘特市(Ballarat),是一座著名淘金古城,距該市九十公里遠的阿拉雷特小鎮居民,卻有著濃厚的華人情結,因為它是澳洲唯一由華人建立的市鎮。
一八五七年間,七百名華人組成的淘金隊伍從廣東地區出發,千里迢迢抵達阿拉雷特,發現了當時世上含金量最大的金礦,取名廣東金礦脈,後稱為「新金山」;豐富的金礦含金量,在每筐金沙中含金量多達六十四至八十兩。
阿拉雷特因此聲名遠播,在鼎盛時期,小鎮人口多達五萬,其中華人就近兩成,超過九千。金礦開採了五十五年逐漸沒落,一九二六年最後一批中國礦工離開時,有三百多位華人永遠留在阿拉雷特的墓園,且多數沒有墓誌。
一九九七年八月,當地政府動工興建一座「廣東金山博物館」,以紀念華人為阿拉雷特開發所做的貢獻,館內設有專區教中文,展廳懸掛中國字畫,還提供設施,讓人們體驗當年淘金的辛勞。
至今日,當地人每逢一年一度的掃墓,不論老少搖著畫有中國年畫的小手鼓和撥浪鼓,並燃放鞭炮,以此「喚醒」沉睡的亡靈。掃墓隊伍在墓園圍成大圈,長者站在中間一個火盆前,點燃一支白燭後,鎮民們分別敬香、獻菊花,分頭尋找被荒草埋沒的墓石,每找到一塊就在墓石上敬香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