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情古今--織和針織技術

 |2005.11.11
234觀看次
字級

 春秋戰國時期的←是一種窄帶,用作衣物的裝飾。有一種←的織法與後世緙絲採用的有些相似,但它的穿繞方式卻十分特殊。這種←帶的幅寬為五‧六至五‧八厘米,僅用作衣袍領緣的裝飾。有人認為這種←帶上的花是繡上去的。通過實驗,在織機上可以用梭子織造出相同的花紋與組織,同時邊織邊繡也可以有相似的效果。
 這類←帶的花紋色彩豐富,構圖複雜,最具代表性的是六邊形紋、龍鳳紋和田獵紋。田獵紋←是寫實紋樣,由上下兩行四個菱形組成。上行兩個菱形的構圖相互聯繫,是一名貴族乘坐在車上張弩放箭,追射獵物,奔鹿在車前倉皇而逃,其後一隻野獸已中箭倒地。下行兩個菱形則是武士搏豹、搏虎。上下畫面相互呼應,氣氛熱烈、生動。該紋樣長十七.五釐米、高六.八釐米,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中描繪出廣闊的場面,高超的技巧於此可見一斑。

針織技術是東周時期(前七七○~前二五六年)出現的。針織品是把紗線彎曲成線圈串套而成的織物或成品,其組織結構有的十分複雜,往往在現代的針織機上無法完成,而手工卻可以做得很好。戰國時期的針織品有過兩次重要的發現,第一次是一九五四年在長沙四○六號墓中,第二次是一九八二年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它們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針織品,這兩處發現,把針織技術的應用上推到西元前三世紀左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