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蓋和思耐央姐姐正在前往台東豐年機場的路上。思耐央姐姐邀請昂蓋和她一起出發,前往卑南族傳說中小米起源的地方。圖/Max
文/林和君
昂蓋和思耐央姐姐正在前往台東豐年機場的路上。思耐央姐姐邀請昂蓋和她一起出發,前往卑南族傳說中小米起源的地方。
昂蓋想起,七月的暑假,思耐央姐姐曾帶他一起到南王部落的祖靈屋,參觀即將舉行的海祭。
「海祭?」在昂蓋的故鄉──阿美族的都蘭部落,也有被大家稱為海祭的祭典,瑪罵曾告訴他:在一年一度慶祝收穫的祭典時,阿公他們會在一大早先到海邊生火、唱歌,祭拜從海上而來的都蘭祖先。幾天之後,部落裡的男生都要到海邊去,下海捕魚,然後跟阿公他們一起吃飯……
「我們的海祭,跟昂蓋你們阿美族的海祭不太一樣喔!」思耐央姐姐說。
「卑南族當中,只有我們南王部落會舉辦海祭,我們稱為姆拉米亞班(mulaliyaban)。這舉辦在我們每年七月的小米收穫祭之後,向祖先表達感謝之意,也祈求每年豐收。」
這時,思耐央姐姐拿來一束成熟的小米穗,被太陽晒得黃澄澄的,還帶點泥土夾雜草根的香味。
「昂蓋,你一定有吃過小米吧?你知道你們阿美族的小米是從哪裡來的嗎?」
昂蓋歪著頭想,好像曾聽老師說過,小米叫做拉美洛(lamelo)*1,它的種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由天神賜給祖先的……
這時,思耐央姐姐對昂蓋說:「阿公他們在祖靈屋祭拜好了,我們跟著阿公他們一起帶祭品去海邊,看看阿公他們怎麼祭拜吧!然後,我順便告訴你,我們部落的小米故事。」
「我們南王部落的故事提到,我們本來是沒有小米這種農作物的。當時,我們的祖先得馬拉紹(Temalasaw)為了替族人尋找食物,因此出海前往東方的小島普托(putul)。」
「到了島上,得馬拉紹認識了一名當地的女子黛斑(Tayban),兩人相戀並結婚;而得馬拉紹也在島上發現了被陽光晒得金黃發亮、隨風搖曳著黃色光芒的成熟小米穗。」
「得馬拉紹發現這種猶如黃金一般閃亮的小米,煮熟後非常好吃,還可以做成方便攜帶的小米糕阿粺(abay)*2,即便是外出工作或是出遠門,也能夠吃到美味的小米。得馬拉紹告訴妻子,他想要將小米的種子帶回故鄉耕種,讓故鄉的家人朋友們也能吃到這麼美味的食物,也看到這麼美麗、閃閃發亮的小米……」
(待續)
註:
1 昂蓋所在的台東阿美族將小米稱為拉美洛(lamelo),若是花蓮的阿美族則稱為哈範(hafay)。
2 阿粺(abay)是將小米或糯米用水泡軟後蒸熟,再搗成像麻糬一樣的黏米糕,或者直接用蒸熟的小米粒、糯米包裹餡料,再用假酸漿葉和月桃葉包起來的原住民族傳統食物,外觀像是長條形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