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大解密 余光中〈楓葉〉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
霜齒一咬
噢,那樣輕輕
就咬出一掌血來
小朋友們,你有感受到秋天的氣息嗎?看到什麼樣的景物,你會知道秋天來了呢?秋季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也是令人感傷的季節。在中國文學傳統中就有一種「悲秋文學」,是由「抒情言志」特質中的「感傷」為基調,其原型來自戰國宋玉的詩作〈九辯〉。此詩作由時、空意識所影響的肉體衰亡之傷,藉此悲嘆生命流逝,這也是「悲秋」的典型。今天,要介紹的是致力於融合古典意象與現代技巧,被譽為「詩壇祭酒」的已故詩人余光中及其詩作〈楓葉〉。
本詩第一句「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由秋天聯想到受傷,此「受傷」兩字並不僅僅指外在的傷害,也包括精神面的受傷,所以才會述及「受傷的記憶」。再來,為什麼詩人說「最容易」受傷的記憶呢?這表示記憶脆弱不堪,外力一來,無力回擊。因此,首句就先為秋天定下「受傷」的基調,也為下一句鋪墊悲秋的氛圍。
第二句「霜齒一咬」,以「霜」字代表白色冰霜,也暗指冰冷的氣氛;「霜齒」將霜擬人,霜凝成的白色冰晶如人的牙齒,再以「咬」的動作增添動態感,並深化首句「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在古典詩詞中,令人聯想到「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夜半闃寂無聲,霜冷所感,客愁淡淡被朦朧的霜色點染,營造出淒冷氛圍。本句雖然僅短短四字,卻足以將霜冷凍咬的氣氛呈現出來。
第三句「噢,那樣輕輕」,以兩字「輕輕」而不用「重重」,代表不願驚擾靜謐的時空,也隱含著昔日受傷的記憶,又再度「輕輕」地嚙咬詩人。扣合首句「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表示霜齒輕輕地嚙食著過去甜美的回憶。本句的「噢」代表因病痛無意發出的呻吟聲,「輕輕」地碰觸著往昔不願想起的美好時光。
第四句「就咬出一掌血來」,因秋霜咬噬往昔的回憶而咯出一掌血,鮮活地將詩題「楓葉」帶出。且更以「血」字紅豔,一字點出兩種意涵,一為外型血色如楓紅,二為感悲生命之短暫。再者,詩人再次以「咬」字表示霜冷嚙咬,兩次的「咬」都充分呈現出動態感,深化霜冷的意象。由此可見,本詩以楓葉的血紅表現出短暫而絢麗的色彩,以楓紅帶出蕭瑟落寞的氣息,以血色楓葉帶出受傷的記憶,以寂寥冷清之境透露出憂傷。
小朋友們,你知道悲秋從何而來了嗎?詩人善用「霜齒」、「一掌血」等意象,營造秋楓的氣息,下次不妨利用空閒時間,好好觀賞一下秋天的景物,學習寫寫四行詩,相信你也可以成為小小詩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