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可在鹽埕出張所了解瀨北鹽田的歷史興衰。圖/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重現清代古地景風華!台南市文化局針對清代台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等台南三景進行文史研究。透過歷史場景與現今位置的古今對照,得知如今的協進國小與石門國小就是當年的安平晚渡景點,而漁光島則是沙鯤漁火,文化局將為這些歷史場域設計解說牌,幫助大眾更了解古地景的前世今生。
文化局表示,在西元一六九六年清領時期的《台灣府志》中,就已出現台灣八景的描述,多半集中於台灣西南部。而今的台南雖已不復見當時景色,但透過文獻研究,仍讓後人得以從古地圖和歷史場域的重新建構,來遙想當年的台南勝景。
為讓大眾更認識這塊土地故事,文化局委託學者專家針對台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與「鹿耳春潮」三景,和與鹽業發展主題相關的歷史鹽田,進行調查研究。
根據考據發現,清代台南三景和兩處鹽田的歷史場域,對照現今的地點,主要位於安平區、安南區與中西區。像是知名的安平晚渡就是協進國小與石門國小,沙鯤漁火則是擁有寬闊海景的漁光島,而歷史悠久的瀨北鹽田則是現今的鹽埕出張所。
文化局表示,將針對具有歷史意義的這些古場景,製作解說牌,藉此呈現台南一路走來的歷史縱深,期盼透過古地景的文史場域建構,引領大眾走進時光隧道,感受當年「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風采,重現清治時期的歷史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