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楠展示他從廢品中淘到的有趣物件。圖/新華社
劉阿楠在他的工作室中進行視頻創作。圖/新華社
文/記者孫杰、范世輝、趙鴻宇
收廢品的「破爛王」與千萬粉絲的「網紅」,兩個迥異的身分戲劇性地集於「九○後」劉阿楠的身上。一個收廢品的年輕人,何以在自媒體平台上坐擁千萬粉絲?近日,記者赴劉阿楠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一探究竟。
見到劉阿楠時,他正埋首在一堆廢品裡「淘寶貝」。見客人來訪,他利索地摘下手套,還下意識地把手在T恤上抹了抹後和記者握手。「你們也是來和我一起淘寶貝的嗎?」一句玩笑話後,劉阿楠打開了話匣子。
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九九二年出生的劉阿楠初中畢業後,曾開過貨車、擺過地攤、打過零工,隨遇而安,平平淡淡。二○一九年,阿楠搞起了廢品回收——這個行業,他的父母幹了三十多年,兩個舅舅也做這行,仿若他們的「家族事業」。
「幹這行挺累的,每天工作量很大,早晨四、五點起來,晚上十點才能收工,渾身都是土和灰。家裡五口人都耗在這上面,忙碌一年滿打滿算能賺上二十來萬元。」劉阿楠說。
累是累,但劉阿楠從沒覺得這是個苦差事,別人認為收的是「破爛」,他卻稱作是「再生資源」。「廢品回收不僅是變廢為寶,也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尤其最近兩年造紙廠對紙板需求量很大,這些廢紙箱回收之後可以做成快遞包裝。」劉阿楠說。
每天收廢品就夠忙了,怎麼還搞起了自媒體?劉阿楠說,與許多年輕人一樣,他也刷手機、看短視頻。看著別人分享的視頻有滋有味,他也躍躍欲試,想分享自己的廢品收購生活。
於是,阿楠開始拍一些照片上傳到自媒體帳號上,然而,開始並沒有什麼人關注。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精美、更吸引人,他開始學習視頻編輯。初期,他遭遇了各種問題:「有時精心策畫的作品還沒隨手拍的流量大,一度對自己沒了信心,也曾想過放棄,但總要嘗試著做點和父輩不同的東西,所以,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學習好萊塢大片
漸漸地,劉阿楠發現,網友特別喜歡看他從廢品中淘出有意思的小物件。有一天,一條關於表的視頻讓劉阿楠突然紅了。「我在廢品堆裡發現了一塊手表,沒當回事扔在了一旁,但幾個有心的網友留言說,那個表千萬別扔,還很值錢呢。」劉阿楠說。
隨著粉絲量的突飛猛漲,劉阿楠也愈來愈有激情。他開始深度自學視頻拍攝剪輯,學習好萊塢大片。他的作品,變得愈來愈有味道,甚至開始有人模仿他的風格。
「春日陽光暖心間,凡塵俗世幾雲煙。過往名利多煩惱,踏實肯幹往前跑。」劉阿楠不僅對畫面和後期製作精益求精,對視頻的文案也愈來愈講究。「我發現一些押韻的句子特別受網友歡迎。目前我已經寫了兩百多首詩詞。」阿楠說,他要當個有文化、有內涵的「破爛王」。
劉阿楠紅了,多個自媒體平台的粉絲量達到了一千五百萬。有人勸他帶貨「變現」,可阿楠說,自己更多地是想和粉絲們分享生活、勞作的點滴收穫。
劉阿楠拍攝的視頻獲得大量網友關注也得益於短視頻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四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二○二○年十二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人民幣八點七三億元,較二○二○年三月增長一億,占整體網民的百分之八十八點三。
阿楠還做起了公益。阿楠說,最早是有粉絲建議他把收的一些比較新的書捐贈給有需要的學校或機構。目前,他已經捐贈了上千本。邯鄲市涉縣一所接受捐贈的學校的老師說:「書本、字帖看著都很新,這批書的到來可以豐富孩子們的閱讀。」
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善於學習新事物、堅持做公益幫助他人……不少人說,「九○後破爛王」劉阿楠正是憑著這股子勁頭,成為千萬粉絲的「網紅」。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