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恆星

文/鄭可安.圖/米各 |2021.10.15
1048觀看次
字級
安魂曲恆星 圖/米各

文/鄭可安

廣大宇宙中,總是不乏星體的誕生與殞落,但同學們認為已經死亡的星體,會以相同姿態再度復活嗎?

2019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宇宙學教授布拉墨(Gabe Brammer),在比對哈伯望遠鏡所拍攝的宇宙圖像時,被一小團在2016年拍下的紅色星體吸引了目光。原先,他認為那只是距離地球數百億光年的星體,但詭異的是,在2019年的圖像卻怎麼樣也找不到它的蹤影。

這件事情有什麼不自然之處?它就像是我們所熟知的太陽或銀河系,在短短的3年內燃燒殆盡,悄悄走入源遠流長的宇宙史之中。

餘光殘影 路遙耗時



怪異的地方不只如此,哈伯望遠鏡總共捕捉過這顆星體3種不同的形態,科學家推測,星體之所以呈現不同顏色和亮度,是因為它經歷不同的爆炸過程。

一般而言,爆炸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不過對於具有龐大能量的恆星來說,爆炸所釋放的輻射可以持續幾星期、幾個月的時間。這些輻射光一旦向外傳播,就會藉由不同的路徑持續前進。經過了數百億年的時間,爆炸產生的餘光才會進入哈伯望遠鏡的視野,因此,這顆因為殞落才被發現的恆星,被以哀戚的「安魂曲」命名。

雖然安魂曲已經確定衰亡,但天文學家卻在近日提出令人震驚的預測。NASA認為,2037年人們可以再次透過宇宙望遠鏡捕捉到消失多年的安魂曲,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是安魂曲死灰復燃了嗎?

透鏡效應 多樣路徑



前面我們有提到,爆炸後的輻射會循不同路線行進,這些路線抵達地球的距離不一定等長,行進距離愈遠,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就會愈慢。除此之外,當光行經巨大的星系時,星系本身強大的引力會使光產生偏折,效果就像是光通過眼鏡、放大鏡等透明透鏡時會改變行進方向一樣。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使得爆炸後部分的輻射光,需耗費更久的時間才能抵達地球。

看到這裡,相信聰明的同學們已經知道,2037年再次出現的安魂曲,其實同樣是爆炸後的殘像,之所以確定隔了這麼多年後會再度出現,就是因為引力透鏡效應,加上科學家審慎計算後得出的結果。至於安魂曲在爆炸後如何發展,就讓我們靜待宇宙橫越億年的時光所捎來的訊息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