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胤霆
趁假期返鄉,難得和摯友共進午餐,席間分享彼此的生活、對父母日漸年邁的感想,聊著聊著思緒翻飛回多年前的床榻邊。
那時,我因傷在家臥床休養,未料父親也突然抱恙,手術前他坐在我的身旁,語重心長叮嚀許多事,那一刻,父親的聲音緩緩入耳,我愈聽雙肩愈沉,腦海霎地浮現這幾句詩:「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胸中滿溢木蘭將代父出征的無可奈何。
木蘭興許是華人世界最家喻戶曉的女戰士,她的故事源自一首北朝的古樂府詩〈木蘭辭〉(一稱〈木蘭詩〉)。
這首詩從木蘭本該俐落織布,卻停杼嘆息的模樣描繪起,接著說明她唉聲嘆氣,原來是邊疆告急可汗徵兵,但家中沒有年輕的成年男性,因此父親被列入兵單,整個家庭深陷愁雲慘霧。後來,木蘭不捨父親年事已高還要受折騰,便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解決困境。
而投身軍旅,首先得添購裝備,詩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生動刻畫出木蘭東奔西跑,四處採買的匆忙狀態。之後,敘寫木蘭隨軍移動的路線,跟內心的真實感受:「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她早上剛和父母道別,晚上已夜宿黃河岸,隔日一早離開河岸,夜晚又到達黑山,顯現行軍的迅捷、緊張;她耳中淨是奔騰的水流聲、戰馬的嘶鳴聲,再聽不見父母的殷切呼喚,吐露出對雙親的思念。
可是,任憑木蘭多麼惦記家人,激烈的戰事和無情的戰火,都催促著她必須不斷向前飛越一道道關口;能陪伴她的也僅是寒風中冷硬的打更聲,與映照在鎧甲上的清冽月光。
長達十多年的戰爭,最終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許多人慘烈犧牲,也有些人總算歸來,所幸,木蘭是得以返鄉的那一個。
站立在朝堂上,可汗論功行賞,木蘭功勳最高獲賞金無數,但她要求的是一匹千里馬,好盡快回到故鄉。木蘭返家的消息傳來,父母、姐弟歡欣鼓舞的迎接,還宰殺牲口慶祝,等她脫去戰袍換回女裝、細細裝扮後走出房門,同行十多載的軍隊弟兄們,才赫然發現她竟是個女生,眾人無不大表驚歎。
〈木蘭辭〉長達三百多字,其中未言明木蘭姓氏、生存年代、籍貫等細節,中國正史上亦無記載其事蹟,因此是否真有其人,迄今眾說紛紜,然而,此詩已成功塑造出木蘭英勇的形象,使她成為人人熟知的女英雄。
重新琢磨了〈木蘭辭〉,我不禁思索著木蘭的心思,或者並非從前以為的莫可奈何,也許更多的是,願為所愛付出的勇於承擔。神遊的思路,在友人的呼喚下回歸,接續著雙親年歲漸增的話題,我驀然覺察當年父親的期待及信任,悄悄的挺直了身板,曾經被趕鴨子上架的無奈,彷彿正悄然遠去,餘下的是將擔負責任的甘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