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微電影 首獎《陋巷裡的春天》

 |2021.10.02
6864觀看次
字級
林煥文的《陋巷裡的春天》,榮獲2021年三好微電影首獎。圖╱國際佛光會提供

【人間社記者知頌大樹報導】國際佛光會秉持著星雲大師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理念,發起三好微電影甄選比賽,於10月2日的2021年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線上大會進行頒獎儀式,今年共有166部作品參賽,其中30部作品入圍佳作。獲得首獎作品是青年林煥文的《陋巷裡的春天》,充分闡釋只要心裡有慈悲、智慧、包容與愛,在人間順逆的起落中,還是能感受到無限的溫暖,依然有面對生活的力量。

入圍作品的題材包括了世人面對疫情的困境、對家人的思念與情感、原住民的無奈、法師弘法利生的心路歷程、因病而體會到生命無常等等多層面的課題,透過作品體悟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道理,如同星雲大師說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在面對世間的種種困苦,只要心裡有慈悲、智慧、包容、平等、方便、善巧,對人間順逆的起落也能自在安然。

今年獲得評審青睞的首獎作品,是林煥文的《陋巷裡的春天》,這部作品是講述阿美族原住民因天災而流離失所,只好在殘破的建築物中撿取可用之材來拼湊成一棟棟的小房子。眼見孩子們都往市區發展、離開家鄉,甚至多年來他們飽受颱風和法律的威脅,還是給了他們無限的溫暖。長輩希望能夠把房子建得更好,讓孩子們能夠回來住,也希望族人們圍著火圈歌舞的場景能夠陪伴他們到老。

今年有兩部作品榮獲第二名,分別是安樂茂思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的《印象禪武》,以及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羅蘭一分會的《弦外之音》

國際佛光會洛杉磯羅蘭一分會的《弦外之音》獲得2021年三好微電影第2名。圖╱國際佛光會提供

《弦外之音》是敘述一名年輕的美國女子,因疫情而失業、拖欠房租、與男友分手。在她最孤獨的時候,與她素未相識、一牆之隔的鄰居用音樂陪伴了她,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和希望。當她重新振作起來並想感謝鄰居的時候,鄰居的琴聲卻消失了。星雲大師說:「如果我們能找到自己的『光』在哪裡,就能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心處處放光。」這部影片提醒著我們,在疫情肆虐的環境中,心裡更應該時時提起正念,讓慈悲喜捨的光亮能夠為自己照亮前方,更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溫暖、光明與力量。

《印象禪武》是漫畫大師蕭言中的原著作品改編,故事主要由兩條線構成,主線是極簡線條的動畫故事,而副線則是記錄著蕭言中老師時而創作、時而沉思的實拍場景,兩線情節交織,在配樂上以不同元素搭配著不同樂器,讓每個元素有自己的特性與情緒,以風、火、水、土等四大元素為描繪對象,以擬人的手法,結合實拍以及2D、3D動畫,輔以原創的音樂,維妙維肖地描繪出最能代表該角色的型態。

安樂茂思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的《印象禪武》,獲得2021年三好微電影第2名。圖╱國際佛光會提供

獲得第三名的是謝宗宜的《一》,故事講述主人翁藉由回憶折紙船的步驟,來傳達對外公的思念,每一條的折痕使他對生命產生了更深層的思考,而透過浮浮沉沉的情感與回憶,讓他體會到生命的無常,學習如何珍視和領悟生死的哲理。

今年的三好微電影比賽以影音的方式弘揚佛法,將愛與和諧帶到人間,為正受疫情影響的世界增添了不少的溫暖與正能量。

謝宗宜的《一》獲得2021年三好微電影的第3名。圖╱國際佛光會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