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陸繼善〈摹禊帖〉被認為是最接近〈蘭亭序〉真跡的雙鉤墨跡本。圖/故宮南院提供
碑帖一般多以墨拓為主,俗稱「黑老虎」。
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千古流傳,自古以來就有多種摹本與拓本傳世,故宮南院昨日起展出「刻石取拓」碑帖特展,除了展出王羲之〈蘭亭序〉、〈快雪時晴帖〉摹本與拓本外,更展出高逾六米、十三件全長達三百二十六公分的〈高句麗好大王碑墨拓本〉,可供書法愛好者大飽眼福。
策展人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吳誦芬表示,王羲之〈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相傳唐太宗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甚至駕崩後,〈蘭亭序〉的真跡也隨之殉葬於昭陵,因此世上已無〈蘭亭序〉真跡。
吳誦芬指出,儘管〈蘭亭序〉真跡已歿,但世上流傳的摹本與石刻拓本卻多到不可勝數,宋代書法家趙孟頫題跋中曾提到,宋代文人對於〈蘭亭序〉的熱愛,已達「家刻一時」的程度,也就是每家至少都有一本〈蘭亭序〉。南宋宰相游侣更收藏一百本,現仍留存數十本於世。
她說,〈蘭亭序〉現存最好的刻本為這次展出的「定武蘭亭」,由於刻石在定武(今河北真定縣)發現而得名。
故宮以院藏最好的〈蘭亭〉寫本,也就是元朝陸繼善〈摹禊帖〉做為拓本的參照比對。吳誦芬指出,陸繼善曾隨姚式、趙孟頫學習雙鉤廓填之法,〈摹禊帖〉是他以雙鉤廓填方式,臨摹唐代馮承素傳本,被認為是最接近〈蘭亭序〉真跡的雙鉤墨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