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軼傳》蜀末黃皓 竊權禍國

陳菽蓁 |2007.10.25
605觀看次
字級



蜀先主章武三年〈西元二二三年〉劉備白帝城托孤:「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孔明先生亦血淚告曰:「諸葛亮當……不惜一死以守護幼主。」銜命輔佐十七歲的後主劉禪,諸葛亮盡忠竭慮治理蜀漢江山,即位之初劉禪尚能遵循「父事丞相」的遺訓,是以在諸葛亮輔佐下,此時的蜀漢政權、經濟相當穩定。

建興十二年〈二三四年〉諸葛亮鞠躬盡瘁病死於五丈原,先後六次北伐曹魏,苦口婆心勸諫後主:「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然而蜀漢終究保不住江山,傾頹的主要原因正好是「親小人,遠賢臣」。無力已回天,嘆息的又何止諸葛孔明一人?

小人有許多共同的特徵,宦官黃皓就是此中典型人物,他逢迎諂媚、投其所好、勾結佞友、狼狽為奸,目的只為取得主上寵信以逞其私欲、滿足野心。偏偏後主劉禪懦弱無能、不辯是非忠奸,黃皓的拍馬行徑正迎好他的愚昧昏庸。

當諸葛亮、董允等忠臣們「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老臣們南征北討、兢兢業業,無不以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可憐那劉禪正在冶遊賞宴、褻玩美色之間沉迷不醒,而小人黃皓益加慫恿後主流連聲色,趁勢穩固自己的地位。

建興六年〈二二八年〉諸葛亮第一次北征之時,委董允以侍中守尚書令,董允對黃皓阿諛迷惑、狐媚求榮的行徑憂憤異常,「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三國志‧蜀志‧董允傳》,因此,後主和黃皓對董允十分畏懼。

不數年,董允去世,宮中少了制衡力量,黃皓小人得勢水漲船高,諸葛亮和大將軍費禕相繼去世後,黃皓與另一佞臣陳衹更是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開始在朝中專權用事排除異己。

大將軍姜維原是魏國參軍,諸葛亮第一次出岐山時歸附蜀漢,後履立戰功,為人忠勤膽義、思慮精密,且又敏於戰事,曾面勸後主彈劾黃皓,後主不為所動,黃皓視之為大患。姜維本是羈旅蜀國,在朝中孤立無援,遂自請領兵在外,牽制姜維後,黃皓更能任意專權,致朝中政治越加腐敗。

一是貪圖安樂的昏庸國君,一是阿諛干政的小人,人民深受剝削苛重之苦,蜀漢氣勢日弱,劉備與諸葛亮、董允、蔣琬、費禕等人苦心經營的蜀漢江山,終將挽不住頹勢,毀於後主和奸佞小人之手。

蜀景耀六年〈二六三年〉魏大軍進逼綿竹、直驅蜀都,主帥諸葛瞻(諸葛亮之子)臨陣被殺,其子諸葛尚見大勢已去仰天長歎曰:「我父子世受蜀國大恩,但恨未能及早斬除黃皓,致受慘敗……」遂單騎馳赴魏軍博戰而死,蜀後主劉禪出降。

  魏大將軍鄧艾欲斬黃皓以謝蜀國人民,黃皓厚賄買通鄧艾左右保全性命,蜀國政權滅而小人倖存,奈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