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對現代藝術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在大量複製相同產品包裝的視覺印象上,透過這種大量產品重複(Repetition)的視覺經驗,而賦予了現代藝術全新的審美觀照,普普藝術(Pop Art),就這樣從傳統藝術少數、貴族、專業的殿堂高處走了下來,走到民間、走入生活,走向大眾(Public),走向金字塔底部芸芸眾生的生活裡。

安迪‧沃霍爾(一九二八酖)便是普普藝術的代表人物,美國賓州出生,曾入學卡內基藝術學院,再赴紐約大都會,投入商業設計、接觸大量的流行訊息與都市文明新潮。
沃霍爾敏於流行與商業新潮,但並不因此而走入商業圈;相反地,他獨鍾於現代藝術的探索與挖掘,因此,商業設計與流行風潮的特殊境域,反而成為他走向普普藝術最大的助緣,他常將大眾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轉化成為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瑪麗夢露(二十刷)一九六二年各七六*四四吋
絹印版畫加手繪於油畫布上 私人收藏
在他之前,美國的當代或現代藝術,熱中於抽象畫或抽象表現主義的所謂即興、激情的、以及非具象的風格,但一般大眾仍難以接受,故而引發一種對抗機械化及非人性的都市文明的反省,普普藝術正逢其時,肯定現代文明,正視大眾所生活的空間,及都市文明所孕育出的通俗的、流行的、及一切可能被視為廉價文化的現代文明。
沃霍爾習慣以超級市場及名牌產生的外形,和可口可樂、罐頭食品或大眾偶像、明星海報等印刷物或包裝盒,作反覆的堆砌及圖案連續,製作成諾大的油畫,類似我們在超級市場的貨架上或電視螢幕廣告畫面所瞥見的影像及視覺經驗,這種視覺經驗或視覺效果,實際上便是我們現代人所過的都市生活的視覺經驗。
圖示「瑪麗蓮夢露」(二十次),即(二十刷),則為這種視覺經驗普普作品的代表。事實上,沃霍爾所構築的瑪麗蓮夢露偶像明星的背後,隱示著現代人的文明危機以及精神悲劇;他反覆重疊同一素材和主題,正意味著一種呆板無趣的現代人的生活經驗酖酖單調與無聊,「重覆」雖然是一種力量,但也是一種「貧乏」。
視覺經驗是一種感官的刺激,當感官刺激過度高亢緊←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種疲憊與倦怠,普普藝術隨著潮流興起,也將隨著潮流遠去,畢竟,官能性的視覺經驗,並無法滿足精神日漸流失而顯現無奈的心靈蒼白的現代人。
人類製造文明,卻也為文明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