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若有大學校系辦理個人申請,卻不重視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將視情況扣減招生名額。圖/unsplash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明年起大學個人申請必採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配分至少占總分的20%。教育部也重申,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學生準備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來源之一,是大學透過申請入學招生選才的重要參據;若有大學校系辦理個人申請入學,卻認為備審資料不重要、傾向不以此選才,教育部會評估,並據以調減該校系申請入學招生名額比率,維護申請入學精神。
學習歷程檔案最近發生2.5萬筆檔案遺失事件,教育部仍強調,111學年起的大學申請入學制度未變,依舊將學習歷程檔案列為學生準備申請入學備審資料來源之一,並說這是多資料參採、多面向綜合評量進行招生選才的重要參據。
教育部建議學生從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勾選資料來製作備審資料,藉此對備審資料進行數位化、系統化、認證化的優化改良,並調整改進備審資料架構。呼籲大家破除「資料越多越好」迷思,並將準備和審查資料的重心,明確轉移到校內學習活動。
大學招聯會通過的111學年度適用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也明定申請入學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備審資料占分比應有相當比例,並規範備審資料占分比應至少20%(明定占分比例下限),得以讓大學校系依其專業領域選才需求,透過學生備審資料,看見學生的特質與能力;並審酌醫學系、牙醫系、術科校系等不同專業領域的選才特性,備審資料占分比則另有規範。
教育部表示,大學透過重視學習歷程,參考學生高中階段修習特定領域/科目之必修或選修課程表現, 藉由檢視多種類資料,激勵學生適性發展,落實高中領域學習的完整性,並以多面向綜合評量進行招生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