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政治人物和政黨為入聯、返聯等政治議題較勁鬥法,弄得沸沸揚揚之際,由千代文教基金會委託政治大學民調中心進行的「台灣社會現況」調查,顯示民眾對於政府在民生經濟、教育、治安、社會福利的施政統統不滿,尤其是對「教育」的不滿意度首次飆高逾八成,民生經濟的不滿意度也將近百分之八十。甚至有逾兩成受訪者表示,家庭月收入不到二萬元,可見貧窮問題更趨嚴重。這些資訊對於政府應該是一個重要的警告,所反映的民意趨向更值得重視。
很顯然地,這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國人真正在乎的還是「內政」問題,特別是民生經濟上的物價是否穩定,所得是否成長,社會福利是否健全,教育、治安品質是否良好等等。但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於政府在民生經濟、教育、治安、社會福利的施政「統統不滿」,即使滿意度最高的社會福利也只有四成,顯然是認為政府嘴巴說的「拚經濟」,所交出的成績單卻是「不及格」的。也反映最近政府全體總動員,幾乎集中資源進行入聯活動,確實讓民眾普遍感到「厭惡」。政府如果有自知之明,應該重新評估是否真有「多數民眾支持入聯活動」這回事。
政府忙著正名、修憲或加入聯合國等政治議題,與民眾利益切身相關的民生議題卻置不顧。尤其近日菜價狂飆,主管的政府官員卻不知菜價,民眾已是怨聲載道,這項民意調查所顯示的民意,正凸顯出政府「照顧人民」其實是「有口無心」,甚至到了不知民間疾苦的地步。
台灣過去能夠為人稱羨,就在於「物價穩定,所得快速成長、分配平均」這些傲人的經濟表現,相信未來台灣的出路也還是非靠經濟不可。偏偏台灣這幾年經濟表現乏善可陳,不但經濟成長率掉到亞洲倒數地位,平均國民所得被南韓超越,連年財政赤字也造成政府債務快速成長,每個家庭未來償債(加稅)的負擔超過五十萬元,國家競爭力也節節敗退。
最近物價上漲,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的痛苦指數不斷升高,貧富差距也不斷拉大,導致治安惡化,社會充滿暴戾之氣,甚至還因為政治對立造成社會衝突加劇,也進一步對消費、投資信心產生負面衝擊。也難怪愈來愈多的民眾不願結婚,也不願生育子女,教育的品質更是每下愈況,問題都出在民生經濟一年不如一年。
我們誠摯呼籲政府,要搞清楚施政的順序,應該將民眾的經濟利益擺在第一優先,民生經濟重於政治,展現誠意和努力,就從真正拚經濟開始。而民眾也應該以政府在內政,尤其是民生經濟方面的表現作為「選賢與能」的標準。如果政府只會在嘴巴上拚經濟,卻一天到晚操作政治議題,既不符合民眾的期待,也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選民就應該用選票予以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