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愚
該如何衡量一個人呢?有人會看一個人是否事業成功,有人則是看是否有愛心對待周遭的人,問十個人也許會有十種不同的答案。
《衡量一個人》影片開場,主角提利被工廠解雇後,人生跌入中年失業的巨大危機中;此刻,他靠著政府微薄的救濟金扶養身障兒,也努力接受政府安排的各種培訓課程,為了能盡快返回職場,養活一家人。
但過程並非如他所願,經過漫長的受訓及面試考驗,旁人還給予他許多的否定和羞辱,一連串的挫折慢慢一點一滴瓦解他的自信心。
然而,他並不退縮,積極改善自己的不足,沉寂了一段日子,好不容易尋找到賣場警衛的工作。這份工作的內容是要負責監視顧客,找出偷竊的顧客,以及貪小便宜的同事,但這些人因生活底層而犯錯,讓他陷入道德抉擇之中。
其中有個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最終結果令人扼腕。一名資深女性員工犯錯,在公司服務二十多年,被攝影機拍到,她私吞了客人一大疊的折價券,被主管請到房間訓斥及懲罰;過程中,資深員工替自己脫罪,說自己並未偷竊東西,只是拿了未銷毀的折價券,還說自己平日工作非常認真,請求主管給她一條路加以補救。主管不但没給她補救機會,還說她已罪證確鑿,並失去了對她的信任,堅決要她離職。
這名同事離職後,不久就選擇在公司結束生命,最後,透過資深同事述說,才知道她有一位會吸毒的兒子,開銷很大,才會私吞了客人的折價券,此原因讓主管錯愕。
影片中,犯錯人的故事給人多面向的思考;若我是這位主管,遇到這些人犯錯時,我會如何處理?結果會不一樣嗎?
衡量一個人有標準嗎?主管該有的器度與客觀作為是什麼?我雖無特定標準,但東方人遇上問題的處理方式,是情、理、法的順序;若我是位主管,我想我會先了解她為何有此行為?若有特殊原因,我會念在她是老同事,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並請她簽下切結書,不再犯同樣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