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明朝建國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封淮西集團的文人李善長與武將徐達、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馮勝與鄧愈等六人為公爵,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則僅封為誠意伯,這樣的分封抬高了淮西集團地位,也似乎有意降低浙東集團。但對劉伯溫來說,升官發財從來就不是他的選擇,能為國家為百姓做事情,才是他想建立的光明世界。
但從劉伯溫殺了李善長的親信後,就遭李善長的忌恨,只好辭官回到浙江歸隱。而李善長也因遭言官抨擊,朱元璋打算要嚴懲李善長時,劉伯溫反而向朱元璋求情,認為李善長功勞很大。這項舉措反而出乎朱元璋意料之外,最後同意讓李善長回淮西故里退休養老。
淮西集團的領袖則由李善長推薦的人選胡惟庸繼任,也成為朱元璋的宰相。胡惟庸除掉親劉伯溫的楊憲,坐穩了宰相職位之後,便開始整治劉伯溫。即使劉伯溫已經辭官變成平民百姓,但因他在民間聲望極高,又是李善長的死對頭,胡惟庸要確保自己的地位坐得長久,也唯恐劉伯溫對他造成威脅,當然得除掉。
劉伯溫在故鄉青田隱居時,青田知縣一直想求見,劉伯溫怕遭人非議,始終拒不見面,後來青田縣令微服與劉伯溫交往,並說出自己的身分,劉伯溫連忙站起拱手道歉謝罪。但就算劉伯溫低調做事,事情還是找上門來。胡惟庸找不到劉伯溫的把柄,於是就命人誣告劉伯溫買了一塊具有「王氣」的土地。
劉伯溫化被動為主動,親自從浙江青田回到南京,面見朱元璋說明原由。君臣見面三分情,但劉伯溫來到京城後也就走不開了。洪武八年,劉伯溫感染風寒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視,同時由胡惟庸安排太醫為劉伯溫診治開藥。服藥以後劉伯溫身體不舒服,覺得肚子裡好像有個拳頭般大的東西,朱元璋則要他好好休息,態度敷衍。
沒多久劉伯溫就因病去世了,胡惟庸在洪武十五年時涉及造反,朱元璋指控他的罪行中就有「毒害劉伯溫」這一條,看來劉伯溫之死內情並不單純啊。只能說政治這東西,真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