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一忠
家母高齡八十七,年輕時為了改善家境做過各行各業,養成刻苦的性格,習慣走路運動,也為身體奠立良好的基礎。然而隨著歲月推移,色身逐漸衰老,五年前急症手術出院後行動不便,我便將她接回家照顧。
我身為長子,自有照顧母親的責任。但服侍長輩大不易,必須全天候陪伴,我當時開了幾門課,又要看顧孫女,蠟燭兩頭燒,有點分身乏術,申請外籍看護又緩不濟急,便以長照方式讓母親暫住安養院。
過一陣子,我見母親身體好轉,再度將她接回家中。但母親認為子女們各有家庭,弟弟居住北部,姐姐遠嫁他鄉,無法隨侍在旁全心照護,她不想成為晚輩的累贅,還是住到養老院比較好。
我於是找了一家養護中心讓母親安住,每周前往探望,姐姐與弟弟也會隨時關心問候,託我帶營養品給母親,甚至專程南下訪視聊天。手足間沒有嫌隙挑剔,只有真誠信任,全權交給我處理,從不曾為照護問題爭執過,令我甚感欣慰。
母親三餐盥洗都有專人照護,按時復健看診,不舒服馬上就醫。配合平日走路運動,精神體力都不錯,也和安養中心的老人家相處愉快,會主動幫忙推輪椅、做雜事,樂於奉獻己力,個性變得樂觀又開朗,成為很受歡迎的住民。
老人一般都很排斥住進養老院,尤其鄉下地方,子孫還會被冠上「不孝」的罵名;加上龐大的養護費支出,往往造成晚輩的困擾,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幸好,母親頭腦開明,年輕時存夠老本,姐弟也全力相挺,我才無須為此煩惱。
看到母親的改變,讓我深有感觸。你我都會老,這議題無須避諱,而想達成「老有所終」的心願,住進優質的養老院,就必須調整心態,未雨綢繆預做準備,晚年才能過得尊嚴、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