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在八十二歲,以蠅頭小楷抄錄的〈醉翁亭記〉。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明代才子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他在八十二歲仍能以極精秀的小楷抄錄〈醉翁亭記〉,由於字體很小,被稱為「蠅頭小楷」,展現他的視力、體力、耐力及書法功力,這幅國寶目前在故宮南院展出。
故宮南院指出,文徵明十九歲為諸生時,因書法不佳,不得參與鄉試,於是努力學習書法。他在承天寺「雙娥精舍」參觀沈周的畫作〈長江萬里圖〉,頗有感悟,於是拜沈周為師。
文徵明與沈周都是畫壇「吳派」的佼佼者,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而在文學史上,則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兼善各種書體,尤以小楷及行書最具風格,他在八十二歲時,仍能以極精秀的小楷抄錄〈醉翁亭記〉,並在抄錄原文後,以長跋敘明他仿王羲之風格作此小楷的心得。這幅作品用筆多偏鋒,鋒芒外顯,但結構緊密,用筆穩健精整,是文徵明傳世小楷之極品。策展人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方令光表示,為了讓觀眾看得更清楚,展場特別以圖板將文徵明的「蠅頭小楷」放大,幫助觀眾看清這位八旬老人的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