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成果發表會今、明兩天在中山大學國際會議廳登場。教育部高教司表示,希望透過這項計畫,來鼓勵各大學可以藉由規畫新課程、設計教材、改進教學方法、跨校院系合作等方式,來提升高教的通識教育水準與基礎教育水平。
高教司表示,「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共分為五大領域,涵蓋生命科學、自然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工程及應用科學、整合性領域;計畫的執行時間長達四年,參與人員共多達數百位教授、研究生及研究人員。
今、明兩天舉行的成果發表會以整合性領域為主,目的是為了發展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在各校的執行成效方面,則以慈濟大學、東吳大學、中山大學等三所學校成效最好;計畫名稱分別為「生命的認知、尊重與實踐」、「東吳大學共通教育實施計畫」、「高屏地區通識教育中心」。
高教司表示,第一天的成果發表會將先邀請中央大學教授朱建民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多元自主時代的通識教育」,第二天則邀請通識教育學會榮譽理事長黃俊傑,以「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及其因應策略」進行專題演講。
除了專題演講外,成果發表會的重頭戲主要是由參與計畫的政大、東華、陽明、慈濟、淡江等校來發表及分享通識教育計畫的執行成果;為開放性的發表會,歡迎對通識教育有興趣的民眾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