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是不是理性動物?如果答案是「Yes」的話,那請看看底下的例子:
圖/怪醫鳥博士
你覺得人是不是理性動物?如果答案是「Yes」的話,那請看看底下的例子:
圖/怪醫鳥博士
文/怪醫鳥博士
你覺得人是不是理性動物?如果答案是「Yes」的話,那請看看底下的例子:
晚上不要吹口哨,「13」這數字不吉祥,買彩券要穿紅內褲,醫療人員不能吃鳳梨,晶圓代工機器旁邊要放一包乖乖就不會故障……各種「不算理性」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到處可見。那要怎樣用科學的角度,去了解所謂的「迷信」是怎麼產生的呢?
在科學家史金納(B.F.Skinner,1904~1990)的年代,心理學被認為跟哲學、玄學類似,虛無飄渺無從捉摸。但史金納慧眼獨具,他先是從巴夫洛夫讓狗流口水的「制約實驗」得到啟發,之後設計出「史金納箱」──這個箱子有個控制桿和餵食器,只要正確壓到控制桿,就會掉下食物。
按鈕得食 產生制約
史金納在箱中放入老鼠後,牠就在裡面跑來跑去。若是老鼠無意間壓到控制桿,發現有食物掉下來,幾次以後牠便會知道「只要壓桿子就有食物」,這樣就能訓練出老鼠壓桿子這個「可操控的行為」,史金納把這行為稱為「操作制約」。
有趣的是,史金納後來改用鴿子來實驗,讓鴿子也建立起「啄正確按鈕」就會掉食物的「連結」。鴿子很快學會之後,史金納便開始有另外一個想法:「如果不管鴿子有沒有啄到按鈕,都固定時間掉食物,那會如何?」
鴿子一開始試了啄按鈕,怎麼啄都沒有食物掉下來,結果焦急地開始繞圈圈。說時遲那時快,時間剛好到了,掉下食物,這隻鴿子便開始以為繞圈圈會引發掉食物,於是開始不斷重複繞圈圈行為。其他的鴿子,有的是覺得拍翅膀3下有效,有的是覺得頭撞牆有效,進而出現各種奇妙的「儀式行為」。人類的迷信行為,不就是一樣的道理嗎?
隨機獎勵 更易上癮
如果改另一種模式:一樣啄按鈕給食物,但是有時候給,有時候不給,這樣有什麼結果?
本來鴿子是餓了才啄按鈕,居然演變成動不動就去啄,而且連續啄好幾下;就算很久沒有食物下來,鴿子還是堅持地啄著按鈕,就像「著了迷」一樣。這下同學們總該了解,賭博為什麼會讓人上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方想委託史金納訓練鴿子們坐在導彈內操縱──讓鴿子不斷啄螢幕上的目標,使導彈得以調整方向。好險此計畫因雷達發明而中止,不然鴿子們可能是最早的「神風特攻隊」!
史金納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主張人性可透過獎賞和懲罰所控制,人類沒有比其他動物更有靈性,這被大多數學者們所攻擊。但若看看現在大家對手機和3C用品的依賴程度,還不得不承認史金納的主張,或許是對的喔!